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幼教文章优生优育学龄前学龄前儿童心理宝宝的自控能力从哪来

宝宝的自控能力从哪来

03-10 23:26:38  浏览次数:620次  栏目:学龄前儿童心理
标签:学龄前儿童心理,学龄前儿童心理辅导, 宝宝的自控能力从哪来,http://www.qpx6.com

  第四、根据发展特点,提出适宜的、有针对性的发展要求。

  我们知道,情绪自控、行为自控和坚持性是自我控制的三大组成部分。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发现,相对而言,在这三方面的发展中,儿童行为自控的发展较快,而情绪自控和坚持性的发展较慢,尤其是其坚持性相对较差。儿童自我控制的这一发展特点是与儿的认知发展以及教育方式密切相关的,由于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性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性思维,因此他们对行为的感知往往先于对情绪的感知,再加上成人对儿童的行为更为关注,这方面的要求也更多一些,因此儿童的行为自控发展最快。针对这一发展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自我控制的水平,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在促进自己行为自控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自已情绪自控的要求,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坚持性,如平时注意不随意乱发脾气,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坚持自如至终地做事,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等,以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各方面的平衡发展。

  第五、学习同伴积极的榜样行为,抵制不良同伴行为的影响。

  对于儿童来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学习的榜样是不同的。在年幼时,儿童主要是以父母与老师的行为作为学习榜样的,但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和同伴交往的增多,同伴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儿童通过观察、模仿、认同等方式,向同伴进行着学习。良好的同伴常常能为儿童树立一个积极的行为榜样,促进其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而同伴不良的行为则在儿童周围形成消极的榜样,不利于其积极行为的培养。因此在同伴群体中,儿童必须善于区分,正确对待同伴的行为,要学习同伴积极、适宜、良好的行为模式,而不是盲目地认同或全盘接受。要善于观察,观察同伴的行为结果,通过其行为结果及他人的反馈来判断其行为的正确、适宜与否,不能只看行为本身。如有的同伴尽管很想去玩,但他还是先做完了老师交给的作业后再去玩,有的同伴一看到好玩的,就先去玩了,单纯从行为本身来看,后者比前者玩得更早、玩得更多,但从结果上,前者能按时地完成作业,而后者却会由于玩得兴起而忘了作业,最终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辩证地来看待同伴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同伴榜样的积极作用,防止同伴消极作用的影响。

  


上一页  [1] [2] 

,宝宝的自控能力从哪来
《宝宝的自控能力从哪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