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教学管理教学资料家长会发言稿(四年级语文教师)

家长会发言稿(四年级语文教师)

03-15 14:48:23  浏览次数:104次  栏目:教学资料
标签:幼儿教学资料,英语教学资料, 家长会发言稿(四年级语文教师),http://www.qpx6.com
  
  各位家长:
  大家好!
  感谢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我们教室,与我们三位老师一起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刚才,耿老师针对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数学学习和家庭教育方面谈了不少建设性的看法和意见,相信大家一定深有感触。接下来,我就再赘言几句,谈谈继三年级后的语文学习的要求。
  其实呢,三年级开家长会的时候,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已经非常明确了,但是有不少家长还是觉得语文学习是一件头疼的事情。确实如此,如果说,数学有一条线,牵一发而动全身,像直泻而下的瀑布的话,那么,语文就好比是茫茫无边而又深不可测的大海。孩子们怎样才能在这样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呢?怎样让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后三年跑得稳、跑得快、后劲足呢?这就是我们共同要探讨的问题。
  想要驾驭它,必须了解它。因此,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现在的语文重视什么呢?导向又是什么呢?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不过,我想稍微了解一点时事的家长都清楚,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高考这根总指挥棒挥舞出来的弧线——语文教育必须体现它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应用性。为了更好地指导孩子们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训练思维,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语文的特点,结合许多专家的具体指导,给孩子们确立了两大任务,逐项训练,稍有成效。
  一、强调以书为纲,落实扎实灵活。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让孩子们走得更远、爬得更高,必须要从最基本的开始抓起。因此,我们平时就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抓实抓活,书本上的词语、段落必须掌握。
  但是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任务繁多,不仅要抓大量的生字新词,还要抓紧阅读训练和理解运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时间来让孩子识记每一个字词的写法。因此,有一部分不太会灵活运用方法的孩子就陷入了“两难”的情况,字词抓不住,阅读理解运用又掌握不了。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字词,我在每一节语文课的前十分钟,专门用来默写词语。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看到词语就想办法记住字词的习惯,真正地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一个阶段下来,每天的默写、每单元一次的集中默写再也不像以前一样错一大堆,更大程度上让每一个孩子懂得了:知识都是聚沙成塔的,只要慢慢积累,一定会有所进步。另外,为了鼓励孩子们的积极性,我们在班内开展了“谁先到达终点”的小竞赛,只要有一次默写全对就给孩子们画一颗五角星,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同学将获得老师亲自赠送的奖品。半个学期以来,第一轮竞赛以曾雪倩同学的遥遥领先而结束;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第二轮比赛,第二轮比赛的情况明显好于第一轮比赛,领先的同学已经不是三个四个,而是像一个排头兵似的拥在前面。不过,我发现一小部分孩子纯粹的听写能力即听记词语还行,对于稍微带点思考的听写,如“请写出形容待人可亲的成语”之类就有困难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一些成语的基本用法加强训练,让孩子们的词语掌握得更为灵活,常常练勤反馈,反复抓抓反复,真正让孩子们扎实有效地掌握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强调学习习惯,训练思维深度。
  我们教育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决定成败。因此,在这学期开学初,就要求孩子们做作业不许说话、不许交头接耳等坏习惯的出现,要求他们专心、安心、静心地做作业,还要求孩子写好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以期最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这一个工作得到了大部分家长的积极配合,所以大多数孩子的书写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这学期我们开始练写钢笔字,有不少同学的钢笔字书写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班级里涌现了一部分书写优秀的孩子,像夏子文、张晨波、赵益飞、吴石奕、王楠、耿子钰、匡志炜等原先书写很漂亮的同学继续争当优秀,像徐一茹、曾雪倩、陈启帆、张怿芸、殷悦、单一烨、沈泽宇、朱铭迪、黄逸秋、李沁君、耿富源、李徐阳、许艳霞、钱伊敏、徐敏艳等原先书写并不是最优秀的同学也在急起直追,另外很多同学的书写也能做到基本笔画到位、结构合理。不过,还有一部分同学,不以为然,书写的字迹总是龙飞凤舞,大概要等到他们自己碰壁碰得头破血流的那天才知道字的重要性了。不过,更为可怕的是另一部分学生,被老师们戏称为“磨、拖、罗、拉”。他们上课时默默无闻,你讲什么充耳不闻,做作业时磨蹭、拖拉、罗嗦。哪怕只有一道小题,也能举着笔玩上半天拖拉到放学,哪怕只是抄一个备忘录,他也可以边讲边玩抄上半小时。所以每次做作业前,我总是要开玩笑似的先问一句:话匣子关上了吗?思绪回来了吗?他们做作业时不专注,喜欢左顾右盼,交头接耳,非常罗嗦。有时为了等这些摩托罗拉,我一遍遍地催,一遍遍地问,其实我不想留任何一个人,可我想:他学校作业没有完成,又要回家做家庭作业,旧债未了,又添新债。有时天黑了,尤其是家长在外面“等得花儿也谢了,等得心都凉了,等得连老师也一起抱怨了”,我真着急。我真希望这些孩子也能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让我也能早点回家吃上热乎乎的晚饭。
  至于每一个孩子思维深度的渗透,我们主要以阅读理解中的“谈感受”这一个类型的题目展开的,引导孩子深入地与阅读文本对话,潜心会文本。大多数孩子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可以头头是道地根据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这个观点演生出许多与之相关的事例,并引申到自身的学习与生活,应该说他们已经拥有了对知识串联的能力,初步学会了深入思考与合适表达。但是仍有一部分同学,对于阅读理解中最最明显的题目、课文中有原句的填空题都无法找到,究其原因,是他的学习习惯与畏惧心理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一遇到阅读文章脑子就已经开始“锈痘”,不要说去思考题目,甚至连文章都不看了,虽然看上去很认真,眼睛是目不转睛地盯着试卷的,但是他的思想是凝固的,游离于眼前的文本的,早就把老师课上所讲的思考方法、解题步骤丢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这种畏惧阅读的心理不纠正,恐怕很难有成效。
  三、强调实践操作,提升写作水平。
  本学期的作文,我们不再像三年级一样,在老师指导后写出几乎千篇一律的文章,而是主要从活动中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实践,然后在老师大概的指导下各自习作,然后给孩子们修改的要点,尽量让孩子们自己的智慧在习作中得到闪现。如那次考试的测试,老师创设了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考试”的情境,让大家在5分钟之内答完一张试题,让孩子们体会紧张不安;接着在他们极度失望的情形下,让他们看最后一题“如果你看完最后一题,那么请做第二题”,而第二题的题目是:请写上自己的姓名。学生直到这时才恍然大悟,真正地感觉到吃了“不阅卷”的苦头,引导孩子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事后,孩子们的感受都非常深刻,大多数同学都能把考试过程写具体,并结合自己的心情,把考试过程写生动写活泼,感受也都是自己的心里话。还如:查找错别字的活动,也使孩子们的习作有新的突破。后半学期,我将继续以活动为纲,训练孩子的习作能力,如:与妈妈一起炒番茄炒蛋、钉钮扣、护蛋、摔不破的鸡蛋等等,都将作为孩子下一个阶段的习作内容。在这里,先跟家长们打个招呼,希望能够得到家长朋友们的配合与支持。
  另外,我始终坚信: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今年,我强调让孩子们自主修改习作,并在班内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让习作优秀的同学修改写不到位的同学病文,让习作有待提高的同学朗读同伴的优秀习作,其他同学则互学互改。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更大程度上让孩子们了解了一篇好的习作是要反复推敲的。因此,孩子们的习作水平已经逐渐拉开了差距,有一部分同学的习作已初具雏形,得到进步,如郭晨、沈泽宇、李沁君、朱铭迪、蒋稷舟、单一烨、匡志炜、耿富源、殷悦、徐敏艳、吴石奕、曾雪倩、王子云、张怿芸、王楠、耿子钰、徐一茹、赵益飞、钱伊敏等,其他同学的进步也很大,不再为作文而“愁得两眼发直”了。
  以上是我在学校里的一些做法,还有许多不当之处,请家长朋友们与我共同商讨,提出你们的宝贵意见。
  也许有的家长很烦恼:我的孩子看了很多书,家里也有很多书,怎么不见他的阅读能力、作文水平提高呢?我想,阅读和作文都不是一步登天、一蹴而就的,她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反复曲折的历程。但我们只有做起来,才能使孩子们有所长进。
  因此,接下来,我就重点讲一讲我们平时在家里怎么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如何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明确:“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1] [2]  下一页

,家长会发言稿(四年级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