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科学教学小学科学说课小学科学说课稿:《考察家乡的环境》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考察家乡的环境》说课稿

03-16 18:09:06  浏览次数:693次  栏目:小学科学说课
标签:幼儿园科学说课稿,小学科学说课, 小学科学说课稿:《考察家乡的环境》说课稿,http://www.qpx6.com

  
  一、说教材
  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考察家乡的环境》是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七课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建立在前三年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经历了许多经典的观察、探究活动,进一步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本单元的教学主要聚焦环境问题,指导学生认清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使《新课标》中关于环境的教育要求得到全面落实。《考察家乡的环境》分三部分:1.考察家乡的水;2.调查家乡植物的“杀手”;3.调查家乡近几十年的变化。我重点选取第一点探究。
  二、说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经历调查家乡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㈡.德育渗透: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㈢.情感渗透:通过调查家乡自然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设计理念:
  第一个目标是根据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和课程要求设计的,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教材中有一个观察记录表,学生在记录表的引导下,会明白观察的方向和重点。完成这个目标不会有太大问题。第二、三个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说起来容易,听起来好懂,真正把环保意识转化成环保行动决非易事,这是本课的重难点,我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感受、讨论与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意识到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严峻性;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循序渐进,点滴渗透,让环保意识在学生的生命里播种、发芽、开花、结果。
  三、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前三年的科学学习,有一定的观察经验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并且我校的学生大多居住在余家湖至观音阁一带的沿江区域,汉江水质的变化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虽然汉江总体水质较好,但是南水北调使江水流量减少,附近化工厂的非法排污及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的截流等原因造成了汉江襄樊崔家营段局部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本课本着贴近学生生活,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环保教育。
  四、说教学方法
  ㈠.观察与感受:充分利用六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让他们置身污染现场,感受汉江水被污染的过程。
  ㈡.分工与合作:为了全面细致的观察,让学生分头并进,既增加观察的深度,又提高了学习效率。通过观察结果的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㈢.交流与讨论:将观察结果汇集整理,交流信息,认清污染的现象及原因,通过数字推算,体会污染的程度。再通过几个环保问题的探讨,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从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环境保护教育。
  五、说教学过程
  ㈠.教学准备
  1.预习安排:
  ①网上、报刊杂志上查阅汉江的污染情况及其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②查阅襄樊市近几年为环保作出的重要工作。
  ③从爷爷、奶奶那里了解过去几十年的汉江印象。
  2.准备材料:
  采集水样的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大镜、PH试纸、数码相机。
  3.课时安排:
  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激情导入,组织考察活动;一周后进行第二课时,交流讨论实验现象,认识环境污染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第一课时
  ㈡.导入
  我通过三张图片的展示导入新课,第一张是西部缺水的图片。大家可以看到土地干裂的缝隙足以将一个人的手放进去。通过这个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西部缺水的现状。我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西部地区的风俗:人的一生只能洗三次澡,出生、结婚和死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在西部地区水比油贵的残酷现实。第二张是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的美丽风光。通过这个图片的展示,我让学生明白这些优质的淡水资源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它将沿着汉江源源不断的流向襄樊。通过以上两张图片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相比之下我们的条件是多么优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面对如此巨大的财富,我们应该怎样去珍惜它,保护它呢?第三张图片是学生家长骑着摩托车去打水的情景。通过这张图片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住在汉江边,守着汉江水却没有水吃?
  设计理念:通过情景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产生对汉江的关注、了解,进而萌发考察汉江的强烈愿望。也激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涌动改造家乡环境的无限热情。
  ㈢.观察前的组织、安排与指导
  1.指导学生从水的泥沙含量、颜色、气味、酸碱度、水量、水面漂浮物、水中的动植物生长情况等方面去了解汉江的水质情况,填写观察记录。
  2.分组合作,每组两个负责人,一人负责安全,一人负责组织、督促观察取样及填写观察记录。从安全角度出发,可以请班主任协助组织工作。
  设计理念:①.主要目的是指明观察方向、重点,避免观察的盲目性,为后期的分析讨论打好基础。
  ②.组织安排好学生的观察活动,强调安全事项,使观察活动紧张而有序。
  ㈣.组织学生到湖北制药厂排污口实地观察,记录
  总体观察、感受:
  ①在距离排污口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让学生初步感受工业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②继续前行可以看见排污口上建了一座污水发电站,这个发电站虽然体现了对污水的再次利用,但同时也反映出这个污水排放口的流量之大是惊人的。经过测量知道排污口的高约3米,宽约2.5米。在排污口的上游不到20米是湖北制药厂生活、生产的取水泵。看到这些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这样的水能吃吗?人吃了这样的水会怎么样?
  ③现场看到的是药厂生产不饱和的情景,教师补充介绍在生产饱和的情况下的现象:污水从上而下,飞流奔涌;水花飞溅,雾气蒸腾;刺鼻的气味四处弥散;轰鸣的水声震耳欲聋。如此景象让学生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去概括,有说“宏大”,也有说“可怕”;有说“雄伟”,也有说“恐怖”;有说“骇人听闻”,更有说“触目惊心”!以上让学生亲历这样的场景,通过观察和感受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冲击和震撼;认识到工业污染对汉江的不良影响及汉江所面临的沉重负担。
  具体考察、分析:
  第一小组活动:随老师一起记录观察现象,并拍照存档。
  ①排污口附近的岩石已经变成红褐色。石头的本色是青色,污水也不是红色,由此可以想象污水中的酸碱、及其他化学物质对石头的作用有多厉害。
  ②从排污口往下江面上有一条深色的污染带,长约几十米。
  ③学生在排污口取水样,水上有油污,有黑色漂浮物,水样有臭味。
  ……
  第二、三、四、五小组活动:从排污口开始,沿江往下每10米取样一次,共取5次水样,沿江往上500米处取样一次。然后四个小组分别用这6次水样养鱼,生豆芽,检测水样的PH值,用显微镜观察水样中的浮游生物。
  第六小组活动:统计沿江100米范围内排污口的数量,估计排污总量。估算日排污量、年排污量、汉江流经襄樊190公里沿江两岸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年排污总量。
  设计理念:襄樊市第四十中学前身是湖北制药厂子弟学校,距学校不到100米就到了湖北制药厂的污水排放口,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汉江污染的现状,获取观察记录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的分析讨论作好准备。这一环节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污染的规模与气势,再从细节上认识污水对石头及水生动植物的影响和破坏,感受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第二课时
  ㈤.考察后的总结交流
  第一小组活动:展示现场图片,回顾考察经过。
  第二小组考察结果:越靠近排污口,鱼越是难以存活。上游鱼的存活良好。
  第三小组考察结果:越靠近排污口,豆芽越是长势不好。上游豆芽的长势良好。
  第四小组考察结果:越靠近排污口,水样PH值越低,最低的PH值为4.0。上游的PH值为7.0。
  第五小组考察结果:越靠近排污口,浮游生物越少。上游的浮游生物正常。
  第六小组活动:100米内排污口的流量按照1m3/s计算:
  日排污量:1*60*60*24=86400m3
  年排污量:86400*365=31536000m3
  汉江流经襄樊190公里沿江两岸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年排污总量:
  2*1900*31536000=119836800000m3
  通过推算学生发现:啊!这么大的数字,简直是天文数字。这些数据再次让学生认识到治理汉江污染的严峻性与紧迫性。

[1] [2]  下一页

,小学科学说课稿:《考察家乡的环境》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