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幼教文章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教育随笔尊重孩子的情绪体验——评《大伟真的变了》

尊重孩子的情绪体验——评《大伟真的变了》

03-20 16:38:12  浏览次数:844次  栏目:幼儿园教育随笔
标签:幼儿教育随笔,幼儿教师随笔, 尊重孩子的情绪体验——评《大伟真的变了》,http://www.qpx6.com

北京市劲松第一幼儿园的康婧玉老师在《大伟真的变了》一文中,描述了自己在进行《比比和朋友》课程中,帮助任性、霸道、爱打人的大伟转变的过程,总结了四点经验,包括:和孩子交谈,了解他的想法及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鼓励孩子在不伤害别人的原则下,和其他小朋友游戏;为孩子呈现大家讨论出来的应对策略,鼓励他从中找到并尝试自己认可的策略;对于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初见成效后与家长沟通。

康老师总结的这四点经验很重要,但在看康老师的整篇文章时,最让人深思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康老师对幼儿心理、情绪状态的敏感和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也正是《比比和朋友》社会性课程的精髓所在。

尊重孩子的情绪体验

其实很多班级都有大伟这样因不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而表现得霸道任性的孩子。当他们与他人发生纠纷时,我们的老师总是不自觉地和“被欺负”的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我们总是让霸道的孩子去体会被欺负孩子的心理感受,我们总是站在似乎“正义”的立场上与“大伟”们对抗,试图改变他们。但正是这种“改变与被改变”的关系被孩子敏感地觉察到,并激起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和更强力的反抗。这种反抗有时是有声的,有时则是无声的。有声的反抗表现为孩子会与教师发生言语冲突,甚至是肢体冲突;无声的反抗则表现为我行我素,把所有的批评当成耳旁风。其实他们的内心很脆弱,他们只是用这种满不在乎的方式维护他们的自尊心。

所以,当冲突发生时,只是了解事情的原因和他们的想法还不够,还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并能够真正地理解、体会、尊重他们的情绪体验。只有当孩子们体会到自己的感受被接纳、被尊重,他们才能有安全的感觉,也才能接受老师的建议。就像《比比和朋友》课程原则所阐述的那样:你要制造一个环境,让儿童跟你倾谈时感到安全和被支持。这个原则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包括任性霸道的孩子。

从文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康老师非常理解孩子的心理感受,比如她意识到,大伟心情不好、乱发脾气,只是因为他没有找到和同伴相处的方法,并认为“这种情绪反应是很正常的,成人应给予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批评”。

同时,康老师能敏锐地捕捉到孩子情绪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措施:“‘你用这个方法确实要回了你的玩具,但是被你打哭的小朋友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谁让他先抢我的玩具!’大伟听出了我话中的意思,马上不服气地反驳道。我意识到孩子的情绪有些变化,于是换了一种方式:‘你有没有想过其它的方法,或许不打人也能把玩具要回来?’”……

而且,康老师能尊重并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大伟开始转变时,他“每做了一件友好的事,都会和我有一个目光交流,我也都会及时地给予他一个肯定、鼓励的眼神”。

耐心等待最佳的时机

我们都知道,社会性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孩子的改变,也不能期待一次、两次教育干预就奏效。所以,教师不能心急,要有耐心,要善于等待时机。《比比和朋友》的这一原则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当儿童提出难以面对的问题,你很多时候都会产生“即时”处理的冲动,但是较佳的解决方法,是在另一个情况下进行深入处理。康老师的处理方式恰恰验证了这一原则。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与大伟的互动中,大伟由于自我保护心理导致对抗情绪,警惕心理较强,康老师觉得时机不妥,当即停止了说服工作,没有激化矛盾。而这种适当的冷处理,可以镇定孩子的情绪,也可以促使他们反省。所以,当后来康老师抓住时机,向大伟提出要求时,他欣然接受了。改变从此开始。

尊重家长的心理感受

《大伟真的变了》一文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对家长心理的清醒认识和把握。康老师认为:“发现孩子的问题,尤其是交往上的问题不要急于向家长反映,因为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环境不同,我们所看到的问题不一定是家长所认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是家长所认可的方法……如果我们急于向家长反映孩子的问题可能会引起他的反感,甚至不满……不如我们先找到一些适宜的途径帮助孩子有所改变,毕竟孩子们的交往问题更多地是暴露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由此可以看出,康老师对“《比比和朋友》是专为儿童设计的,而不是为教育成人或家长而设”以及“我们需要家长的帮助与支持,但很难改变家长”有深刻的体会。细细回味身边的人和事,确实如此。幼儿园有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儿童”时,我们总是希望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帮孩子纠正。但其实这些家长的心理是复杂微妙的,正如康老师所言,他们或者不认同,甚至反感、不满,或者就是无能为力。所以,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幼儿教师还是应该主动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尊重孩子的情绪体验——评《大伟真的变了》
《尊重孩子的情绪体验——评《大伟真的变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