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反思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示儿》观课有感(周辉)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示儿》观课有感(周辉)

03-16 00:46:51  浏览次数:986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标签: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示儿》观课有感(周辉),http://www.qpx6.com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示儿》观课有感
  周辉
  近段时间,我们南校高段语文教研组扎实、有效地开展着“主题式古诗教学策略研究”的课例研究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研究主题,探索主题式古诗教学的策略,力求研究出适合高段学生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更好地走进古诗,品读古诗,感悟古诗,从而热爱古诗。
  作为研究组成员,我全程参与此次活动,重点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整理和提取有价值的实践资料,反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和存在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是在一次次课堂实践中得以总结和实施的,研究成果也是以课堂展示的形式呈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预设环节和策略的实施,都要基于学生的现场表现来完善。因此,每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所关注的角度应该立足于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针对学情制定教学策略。试讲中由于学情的不同,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步步推进既定的教学环节和预设时,学生也在跟随老师的引领,给出意想不到的回答,这便成了我们捕捉的点。
  第一次试讲时,孩子对诗人的时代背景了解不够,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能力显得较弱,导致理解诗情环节推进不顺畅,直接影响了老师在课堂中语言的精炼和有效问题的提出。课后,我们针对这一情况,扎实进行了预习指导。引导学生搜集与本诗相关的信息,整理有用的信息,为学习古诗作知识上的储备,为走进陆游,悟诗情做好铺垫。
  在整个大环节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体会诗人的“悲”成为本节课的重点。我们所指定的一切行之有效的策略,也都来至于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和预设。体会“悲”从何来时,考虑到学生所处时代与陆游相去甚远,运用大量的背景资料并结合悠远、悲凉、如泣如诉的音乐渲染,教师激情地介绍,慢慢晕染开来。从几次试讲中,学生均能静心聆听,或闭眼凝思,或浮想联翩,或摇头兴叹••••••在接下来的畅想当时情境环节时,学生都能畅谈其感,坦言其情,不禁悲从中来,悟从中生。我们也在学生的一次次发言中,坚定了对教学策略制定的信心。可谓,法从生中来,相印在其中。
  在第三次试讲中,学生则带给我们更新的思考。教师在指导感悟所悲所叹之后,继而体会盼统一,盼兴盛的情感。老师提出问题:看看三、四句藏着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个字具体感受到了?学生找出了“定”字。这出乎了先前的预设,学生没有抓住“告”谈。充分反映出学生们在体会该诗悲情时已经走进了诗人,把自己当做了诗人,强烈的爱国心,驱使学生期盼祖国的统一、富强。老师为何不顺学而导,直接提炼期盼的情感呢?转而纠缠于先前的预设通过“告”字悟“盼”呢?学生的回答是可取的,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感性的,他们就盼望民富国安定。虽然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课后,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删减,把全诗的情感定于一个基调,那就是“悲”。“悲”中有遗憾、有愤恨、有伤感、还有诗人不灭的期盼。将“告”作为了全诗主题的升华,代替陆游的后人,告慰陆游,用今天的幸福生活还他一个长眠800多年的愿。我们的爱国主题得以彰显,情感在古今对话中升华,上出了别样的人文,学出了大爱无疆。
  为了让课堂突出古诗的味,除了采用“以诗理解诗”、“以诗感悟诗”等策略外,还运用了“读”这一方法。怎样读出味道,读出感情呢?几次的试讲中,学生的表现让我们找到了一些方法。第一次试讲,老师将读出节奏和读出感情的要求同时抛出,孩子的每一次读,没有太大的提高,无非是按固定的节奏整齐地读正确

www.qpx6.com

。课后,我们针对这一现象,及时调整了朗读要求,分步骤指导。后面的朗读中,学生的读,有了变化,出现了多样的节奏,重音也各有不同了。在此基础上,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呢?在第三次试讲中,学生自由的读中,给了老师启示。一位学生将“悲”字弱处理,读出了别样的味道,恰如其分地读出了自己的感受。老师及时捕捉到了该生成后,让学生教读,全班同学的朗读节奏和情感骤然上升了一个层面。尊重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的表现,让课堂闪现出了灵性的火光。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为他们服务,为唤醒他们已有经验服务;为提强他们学习能力服务;为提供个性发展的舞台服务。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那便成了空中楼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成为教学行为的源头,让教学回归学生思维的海洋,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示儿》观课有感(周辉)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示儿》观课有感(周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