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幼教文章早期教育多元智能教育当前语文课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与对策

当前语文课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与对策

03-14 16:37:56  浏览次数:195次  栏目:多元智能教育
标签: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测评,什么是多元智能, 当前语文课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与对策,http://www.qpx6.com
    一、阅读——文本与生活的融合,知识与智慧的转化。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人文涵养的积淀离不开阅读,精神境界的提升离不开阅读。如果说写作是整理思想,那么阅读就是激发思想。一个语文教师平时读书藏书的多少,决定了他人文视野的宽度和感悟人生的深度。而仅仅围绕几本薄薄的教材兜圈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计划地阅读经典,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迅速捕捉文坛信息,只有这样你才能从“教教材”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进入“用教材教”的界面,你可以从浩瀚的书籍中出入自如,左右辐射,上下贯通,心灵共鸣,情感交融,精神对接,思路泉涌。广泛阅读可以避免学识肤浅情思枯竭,在课堂上不至于捉襟见肘陷入窘境。“我认为自己至少是用两种方式来阅读。首先,屏息紧盯事件情节与人物,不要停歇下来注意细节之处,阅读的加速步调有时候会将故事掷出最后一页……其次,经由小心探究,细察文本以了解它的纠结意义,只在文字的声音中或在文字不希望泄露的线索中发觉乐趣,或者在我怀疑是深藏在故事本身,某种太可怕或太不可思议而无法正视的东西中。”⑷我们更需要第二种对文本的细腻咀嚼、反复摩玩、精心品尝的探究式阅读。

将文章欣赏性阅读与文本探究性阅读区别开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认知规律出发,掌握阅读的四个步骤:“(一)文本‘究竟’说了什么?(二)文本‘想要’说什么?(三)文本‘能够’说什么?(四)文本‘应该’说什么?”⑸弄清“究竟”就是准确探求文本真意,“想要”就是作者的语言所不尽之意,“能够”就是读者层面力所能及之意,“应该”就是个性化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的再创作之意,沿着这个阅读步骤才能从“读什么”、“怎么读”一般层面真正上升到“为什么读”的思想对话的层面。只有教师自己掌握了阅读学规律,才能教给学生阅读学的方法。对文本的领悟与解读也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层面,才能形成对话的可能性,找到思维激活的支撑点,学生喜欢读武打言情的东西,你教师最好是潜入其中,才能展开有效对话,找到有效对策,否则一味地堵而不去疏,学生是不满足这种说教滋味的。

目前最要紧的是如何让语文教师自己沉下心来去读书,在充满诱惑的浮躁环境中静静地濡染书香,来一个精神与思想的启蒙;其次才是怎样读书的问题,不能把书读死,成为两脚书橱,成为僵化知识的传声筒,而要在书籍天地里游刃有余,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生活的气息,读出时代的韵味。熏陶、感悟、共鸣、碰撞;同

www.qpx6.com情、体贴、反思、质疑;设身处地,沉潜把玩,每有会意,欣然忘食。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转化为智慧,转化为情感态度,转化为精神资源。阅读,语文教师登堂入室的第一把钥匙,介入文本领悟文本的基本方略。语文教师要在不断输出的同时,通过广泛阅读吐故纳新,使心胸豁达起来,气质清雅起来,精神充沛起来,境界开阔起来。

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本领,回归语文教育的“人文”之本。“韩军认为,好的语文教育,需要师生共有一种植根于语言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经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化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从中体悟语言妙处,学会语言本领。”⑹

二、让文本自己说话,准确理解文本和感悟文本。与此相反的课堂现象即文本自己言说变成了随意言说文本:不是文本说话,而是教师自己在说话,以自己的解读传递给学生,牵着学生鼻子走,预设陷阱,画地为牢,兜着圈子最终还是回归到教师的前提和结论上来;不是文本说话,而是学生自己在说话,对原文浮光掠影,在蜻蜓点水式接触后,即随意曲解,误读文本,以课堂师生互动对话表演,呈现出热闹景象,这是脱离文本后“误入藕花深处”,使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准确的语文味;不是文本说话,而是教学用书在说话,教师成为教学用书的奴隶,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或把文本切割成无血无肉的碎片,肆意肢解,满足于一爪半鳞,缺乏直觉贯通和问题整合。有鉴于此,教师首先要熟读文本,让文本说真话,倾听作者内心的呼吸,“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能倾听世间各物对我们说的话。”⑺能够言说的前提是能够倾听,而不是曲解文本后产生的假话大话空话;其次教师要融入文本,代文本立言,我与文本以及文本作者浑然一体;再次教师要感悟文本,与文本进行富于个性的对话,充分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阅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向文本的深处思考,使感悟既源于文本又源于生活;最后教师要超越文本,从先前读过的东西追忆、比较、唤回情感,由此文本到彼文本优游逍遥,打通心灵与心灵的界限,走进师生共享审美愉悦的极乐天地,“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对苏格拉底而言,文本充其量就是文字,里面的符号与意义交叠之精确令人眩感。诠释、评注、注释、评论、联想、驳斥、象征性与寓意性的意义,所有这些都非起自文本自身,而是来自读者所附添。文本,就像一幅绘画,只说出‘雅典的月亮’,而读者则给它添加了完整的象牙色面貌、一片黑邃的天空、一处苏格拉底曾漫步其中的古代废墟景致。”⑻我们往往不注重文本自身的挖掘,而习惯于注重文本以外的东西,而这些又常常与读者自身的知识、经验、思维定式紧密关联,与语文教师程式化引导不无关系。对文本误读的直接结果造成了对文本原义的肢解、曲解与误解,进行舍本逐目式的肆意迁移。因此,师生所解读的并非是“雅典的月亮”以及给它添加的象牙色面貌等等,而是面对文本产生的无意识流动,无边界的拓展与延伸。

让文本自己说话就是寻求文本之间对话的合理性,“就是让文本自己接着说,也就是让古人把他想说还没说的话说出来”,“这个问题我们做历史科学的可以绕开过去,我们并不需要弄清楚古人内心的一些偶然的想法,或者什么一闪念之类的,那样的‘原意’我们不可能知道,要说也只能是猜测性的;我们只是要把握他的思想的理路,我们只要把文本的理路理顺了,按照这个理路,接下去还会说什么话,或者,如果换一个环境,在另外的条件下,按照这个理路,它会说什么话,这是我们能够把握的,关键是要把那个理路理顺。”⑼认清了这个理,摸清了这条路,接着就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深隐之意自能显露,陌生之人亦能知心

三、让学生自主体验文本,实现自由表达的欲望。人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每个人也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体验。“从教育学的角度上来看,最重要的问题始终是:儿童对这一具体的情境、关系或事件的体验是怎样的?”⑽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体验文本到表达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自主进行的,这是读者与作者两个内心世界主客交互式的无言交流,由静静地倾听到默默地体察,静观默察并沉思默想到一定程度,自然产生一种自由表达的欲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当前语文课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与对策
《当前语文课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与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