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幼教文章早期教育多元智能教育当前语文课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与对策

当前语文课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与对策

03-14 16:37:56  浏览次数:195次  栏目:多元智能教育
标签: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测评,什么是多元智能, 当前语文课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与对策,http://www.qpx6.com

现象:一、对文本内容的浅尝辄止。教师没有很好地耐下性子走进文本,细细咀嚼、品味、涵泳文本,以探得文本的本真意义,而是粗略地浏览,随意地解读,凭着经验和直觉肤浅地感受文本,然后再把这种直观感受传达给学生。这种内容上的浅尝辄止导致新课改实践层面的误读误教:只注重形式上的互动,而没注意互动的内涵和效果;只注重形式上的出新出彩,而不顾及基本内容是否被学生接纳;有的长文短教,大刀阔斧,肆意删节,以我为是;有的大搞全盘肯定满堂表扬,弄假成真,以非为是。特别是农村中学,很多语文教师不注意平时的学习提高,缺乏一个教师所应有的专业历练,更谈不上对教育理论系统钻研和语文教学方向的准确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去解读文本,任是搜肠刮肚也出不了新意,因为他们只是在啃着多年前的老本,他们忙于应试训练,精于试题的猜测,把功夫用在教学行为的无效应酬上,教育系统出台的考核机制,决定了语老师只能走理性逻辑思维一条路,以反复的训练与考试去争取所任学科的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他们只能以快捷与高效、以操作性的技术训练来分解课内外时间与精力,耐下性子潜下心来恐怕与目前竞争上岗的考核机制相抵触。因此,主客观因素决定了读书的浮躁与浅尝辄止。

二、对文本处理的三种倾向。其一,介入文本的方式陈旧,引导也好,解读也好,互动也好,都是按部就班从头到尾,对教材的取舍缺少创新意识,没有从“教教材”的窠臼中解脱出来,没有从学生初涉文本的角度设身处地遵循认知规律和阅读规律,不敢甚至没想到从中间学起或从结尾学起,如《珍珠鸟》可从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往前教,教师可设问“信赖是双方的,如何看出鸟儿信赖人?这种信赖建立的过程是怎样的?鸟儿的情态、心理和举止有哪些变化?人为了赢得鸟儿的信赖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情?”;《满井游记》和《端午的鸭蛋》可以从中间教起;《春酒》可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道地的家乡味”而潜入课文;《两小儿辩日》可从“辩”字突破,抓住“角度”案例激活思维。介入既不能脱离生活,也不能远离思维的本源。其二,刚刚入门就急于拓展迁移,入得浅出得快,宽而不着边际。读书须知出入之法,能出能入,浅而能深才叫自如。“涵泳着重于投入其间,体察着重于与作者及读物中人物等的交游神会,而这又都是为了最终离开读物,超越读物。这就是‘知入知出’的‘出入法’。”⑴打开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默读分组读角色读之后,教师就开始拓展了,或究其一点不及其余,或远离文本真意肆意拓展,学生一个个变成“脱笼之鹄”,思维如脱缰野马任意驰骋。如把《珍珠鸟》上成人与自然的关系课,把《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上成人的言行统一的思想教育课。文本的阅读与教学是有边界的,即使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哈姆莱特也还是哈姆莱特,而不是麦克白不是李尔王。语文教学应提倡拓展,“但是,这种拓展应该是有一个中心的,这个中心不是别的,正是语文本身。我们应该围绕语文来拓展、延迁、引申,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真切的体验,而这,就需要拓展:向语文的更深更精彩处拓展。”⑵语文课堂应该遵循文本真意,试图进入作者内心世界之后,有方向有类比点进行思维拓展,而不是把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意识的跑马场。其三,与第二点恰恰相反,入得此门不得出法。师生局限于文本之内,死扣文本死挖文本,就文说文就课论课,不拓展也不比照辐射,从某种意义上说,将人文性很强的语文课囿定在一个预定的圈子里,不仅是远离了生活,而且也限制了思维,学生的阅读体验难以与自己的生活阅历、与过去的阅读储存、与自身的精神生活相互关联,学生思维的精神之门并没有处在敞开、接纳与共鸣的状态,这是不可取的。

三、与文本对话难以自然生成。教师课前预设成分重,即使生成也是预设基础上的生成,其一是教师课改观念有所转变,但没有根本转变,教师思维仍然局限在完成任务,而不是学法方法的引导,以自己预定的思路教学,学生的问题也是千方百计地引向自己的圈子,最好求得不谋而合;其二教师基本功不厚实,自信力不强,不能因势利导,难以做到准确生成,对师生互动提出的问题游于表面,缺乏深度,缺乏整合,只要学生能独立提出问题,就不问青红皂白一概给予鼓励;其三以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为准则,忽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学生独到新颖的想法在教师的几句鼓励之下,仍然无意识地以教师用书的理解为标准,学生自己的理解并没有受到重视,因此也就懒得花费心思作无效的自我体验了。

www.qpx6.com师生围绕文本展开对话时,为什么进的不深,学生缺少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感知,以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课堂上看似热闹,实际上学生仍然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理解只是忽然想到的点点滴滴,其理解是支离破碎的。课堂上是不是学生在自由说话,说出对文本独立自主的个人化体验,这不仅是教师教学理念的问题,还是教学过程的策划问题。对决定教师生存、流动去向的考核评价纯粹以学科考试分数为量化核心内容,导致凭借课外资料求捷径,以知识灌输应付各种考试为目的,以数理化“举一反三”的训练方式来应对语文,“当自然科学方法被应用于社会行为科学时,它仍然保留着实验和定量分析的特征。相反,人文科学则更倾向于方法描述、解释、自我反思或批判分析。”⑶以训练代感悟的语文教学必然造成学生课业负担日益加重等等现象,而“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这种肤浅是以牺牲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和教师专业提高的教科研时间为代价,外在环境的喧嚣决定了教师心态的浮躁;与此相对应,教师不假思索地沿袭教师用书和现成教案,学生凭借辅导资料来应付教师的提问,他们并没有静下心来向文本深处钻井,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去探究文本,各种设疑质疑解疑大而无当漫而无边,教师因为定力不够只能疲于应付;用资料上别人现成的语文体验来代替自己的阅读思考,这种投机取巧的懒汉方式不仅使自己的思考处于休眠状态,而且这种先入为主的他人阅读经验也严重干扰了学生自主阅读,泡沫与现象掩盖了文本的内涵与本质,课堂上小孩大人腔的出现,教师对此却频频颔首赞许,这是在鼓励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在这样的语文环境中生活学习,不仅思维不能有效激发,思想与智慧的发育也很难迈进正常的渠道。

对策:

[1] [2] [3]  下一页

,当前语文课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与对策
《当前语文课存在的几种不良现象与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