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教学管理课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报告

03-14 23:11:15  浏览次数:902次  栏目:课题报告
标签: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报告,http://www.qpx6.com
课前师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上Internet网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存储学生电子作品的服务器,绘图用的彩色纸笔等,学生各自通过多种方式和形式收集了有关兵马俑的资料,有的上网查寻,有的摘录书籍资料,有的询问父母,有的找来实物模型,还有的学生把自己去实地参观的感受记录下来等等。
课上,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和各自的兴趣爱好不同,自愿组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讨论一个学习目标,由组长负责分工并进行资料的汇总工作。然后,在多媒体教室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明确了学习目标后,根据各自的专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上网浏览,相互讨论,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等方式学习,还可以将自己认为有用的资料下载到小组文件夹中。学生学习的空间大大地扩展了,学习兴趣大增,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愿望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接着,是分组汇报交流。有的组介绍了兵马俑的数量和军队的排列情况,然后小结出秦朝时军事力量十分强大,是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原因;有的组介绍了兵马俑的服饰、发型、面部表情不同,说明秦朝的手工艺水平精湛;还有的组介绍了铜车马的情况,通过铜车马上的装饰物和使用金银的数量说明秦朝的经济十分发达;还有的同学在课上制作了简单的PowerPoint课件,展示在大家面前,并说明自己的观点…… 实际上学生展示、汇报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交流和自我提高的过程。
[东城史家胡同小学  郭志滨 《秦陵兵马俑》]
五、研究结论
1.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确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为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平台,甚至促使教学从形式到内容的根本性变革。但信息技术仅仅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因此,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其他教学手段,更不能代替人。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根据各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展开。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也有不同特点。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信息技术,如果运用不恰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在社会学科中,一些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更适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来获得提高。
3.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素养至关重要。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如果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本身不够清晰、准确,那么实践的效果可想而知。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随着课改的深入也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如何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是下一步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六、思考与建议
    尽管信息技术在小学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已经相当普遍,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教学的整合也从“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逐渐向真正的“整合”阶段过渡,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实践过程中也反映了一些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   正确看待信息技术与人的关系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性,为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平台,甚至促使教学从形式到内容的根本性变革。但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带来变革,只能在与其他教学要素相互作用中显现其作为“平台”所特有的价值,信息技术不是目的,而是工具,是平台。如果没有充分、恰当的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平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其他要素并没有作相应的改变,那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只能停留在形式的教学层面上,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人是技术的主体”,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适度控制技术的应用,趋利避害;避免试图“用技术取代教师”或“用技术控制教学”的错误做法,才能真正运用好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形成对信息技术理性的态度和价值判断,负责地、安全地、健康地应用信息技术。防止学生对信息技术沉溺和依赖,防止不健康地、甚至违法的信息技术使用行为。在信息技术运用中还要避免“电脑取代人脑”、“技术取代文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以忽视人的个性和情感体验,忽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交往为代价。
(二)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应用与其他教学活动方式的关系。
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显现出特有的价值。但信息技术应用只是教学活动方式的一种。并不是所有的教学、课堂都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并不是所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课就是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好课,相反如果运用不当,反而会带来不好的作用,或者与传统课堂教学没有本质区别,比如“人灌变机灌”就是其中一种。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有与调查、访谈、实地考察、实验、创作等“动手”活动方式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如果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其他活动方式相对立,必然会导致学生与社会、生活实践相脱离,同样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三)明确信息技术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1998年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提出了学生信息素养标准:能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机智性地、准确地评价信息;能准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能评价文献和其他信息的创造性;能最有效地查询信息和知识;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行为;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产生信息。
因此,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学生操作信息技术的能力的能力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庞大的信息资源面前学会如何有效、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在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收集、获取信息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处理、分析、运用并对不良信息进行免疫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上一页  [1] [2] [3] [4] 

,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