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垂直与平行 》的教学案例分析

《 垂直与平行 》的教学案例分析

04-22 23:30:35  浏览次数:828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 垂直与平行 》的教学案例分析,http://www.qpx6.com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评点与拓展
  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识,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生活情境入手,创设数学研究的问题,用数学的魅力感染学生。
  本课在设计导入时,从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先观看录像,把学生带入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进行梳理分类。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现象居多,情况较单一,不利于展开研究;这就引起我的思考:既然生活中的材料不能很好地反映我们所要的效果,那又何必苦思冥想的把时间花费在选取生活中的例子上,而不从另一个角度去挖掘,即数学本身出发呢?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从教材上来看,本课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是一种由“面”到“点”的研究,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浓了。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小组汇报、班级争论、教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
  3.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整节课自始至终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画完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后,在小组中进行归类整理,选取有代表性的情况贴在黑板上。其次,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进行分类整理。再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本课中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出发,放手让学生尝试在白纸上画一画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选取不同情况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第一次分类,这时的分类是很表面化的。他们不会从本质上去分析,但老师不做任何评价,引导学生继续第二次画(延长直线)。学生在画的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冲突,便会主动去探索,以求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自己找到问题的本质属性,形成清晰的知识。从中我们得到启示:在教学中,有时应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即使错了,老师只要适当地点拨,让学生的认知与原先的水平产生矛盾,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从而对原知进行修正,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一个知识点,如果经历这样不断的操作,相信这个过程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在构建。
  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限大平面的想象以及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想象;②对看似两条直线没有相交而实际却相交的情况的想象;③对平行线永不相交的想象。
  4、通过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练习中我设计了从生活中找,从几何图形中找两条直线关系的题,还设计了动手摆一摆,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习的相交、平行、垂直的知识,用小棒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通过这些练习形式,进一步理解平行和垂直的概念,进一步拓展知识,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从这节课的课堂反馈与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发现学生的参与自主探究兴趣不是很高。这就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在创设纯数学知识的问题情境时,是否更多地去考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需要?这种设计可以很好地体现数学学科思维性的特征,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作为老师的我们是否应该加强自己作为引导者的点拨能力呢?
  

上一页  [1] [2] 

,《 垂直与平行 》的教学案例分析
《《 垂直与平行 》的教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