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课堂实录《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及评课)

《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及评课)

03-16 14:04:46  浏览次数:627次  栏目:小学数学课堂实录
标签:五年级数学课堂实录,二年级数学课堂实录, 《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及评课),http://www.qpx6.com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4人,每人2枝,可以用1/2表示吗?
  假如把100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也可以用1/2表示吗?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弄清楚一些铅笔所表示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都可以用1/2来表示。)
  2、画图实验:
  师:出示6枝铅笔,我要拿走它的2/3,请问拿走几枝?
  生:4枝。为什么?
  提问后板书:2/3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2份的数。
  师:出示1根小棒,我拿走了它的1/5,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5根)
  师:出示2根小棒,我拿走了它的1/5,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10根)
  师:出示2根小棒,我拿走了它的1/5,请问一共有几根小棒?(15根)
  教师出示了三幅用不同的铅笔数表示相同的五分之一的画,让学生画出遮盖的部分。
  学生操作后,展示学生作品。
  小结后板书:1/5是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份的数。
  师:对照板书,进行课堂小结,将分数的意义逐层抽象提升。
  评析: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夏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主要抓住了不同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同。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分数的真正含义。数学教学也真正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夏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他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节轻松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概念教学”的新“天窗”!
  特别说明:片段三夏老师并没有上完,系根据他的描述记载.遗憾的是图没法发出去.
  王兆正
  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建构
  名师夏青峰“分数的意义”练习教学片段评析
  片段一:第一关——试试你的眼力
  1.(师出示下图: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
  (1)(2)
  师:图(1)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1/3。
  师:怎么想到的?
  生: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3。
  师:图(2)阴影部分又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1/3。
  师:不对。但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
  (生又猜了几个分数,都不正确。师让学生分一分,画一画。)
  师:能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吗?
  生:我认为用3/8表示,因为我可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
  阴影部分占了其中的3份(如右图)。
  2.(师出示:露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4,请你画出藏起来的部分。
  生1:
  师:可以这样画吗?
  生:可以。因为这里一共有4个小三角形,露出来的是1个,就是它的1/4。
  师:也就是说,要使露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4,这个图形一共要平均分成几份?(4份)藏起来的是几份?(3份)
  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判断是否正确。如:
  师:判断是否正确,关键看什么?
  生:关键要看是不是平均分成4份。
  师引导填空:1/4,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
  评析:教者这里没有简单地套用传统练习:“根据阴影部分写出合适的分数”、“根据分数给图形涂色”,而做了两点改进。一是去掉了题一图中的虚线,让学生自己寻找合适的分法,并画上合适的虚线;二是将图形部分遮挡起来,让学生把它补充完整。这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了分数意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
  片段二:第二关——快速抢答
  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枝?
  生:3枝。
  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枝?
  生:4枝。
  师: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多少?
  生:1/2。
  师:为什么不回答几枝铅笔呢?
  生:因为不知道盒里一共有几枝铅笔。
  师:那么6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生:1/2。
  师:8枝铅笔,平均分成2份呢?
  生:也是1/2。
  师:3枝可以用1/2表示,4枝也可以用1/2表示,为什么?
  生:因为3枝是6枝的1/2,而4枝是8枝的1/2。
  师;对,要弄清楚1/2是谁的1/2,整体不同,1/2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
  师:老师从第一盒中拿出1根,就拿出了整盒的1/5,这盒粉笔一共有几根?老师从第二盒中拿出2根,就拿出了整盒的1/5,这盒粉笔一共有几根?老师从第三盒中拿出3根,就拿出了整盒的1/5,这盒粉笔一共有几根?请你想一想,画一画。
  1/51/51/5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交流。
  师:为什么第一盒是1根1根的画,第二盒是2根2根的画,第三盒是3根3根的画呢?
  生:因为它的每份数分别是1根、2根、3根。
  评析:同样一个“1/2”,所表示的铅笔枝数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1/5”,所表示的粉笔枝数是不一样的.在变与不变的动态过程中,学生从更深层上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如果这里,夏老师再增设一个环节:同样是1根,是3根的几分之几,是4根的几分之几,是5根的几分之几.学生对于具体量与相对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能会理解的更全面。
  片段三:第三关——动手操作
  师:有12根小棒,请你拿出它的1/2,你会拿吗?
  生:6根。
  (斜线后是个方框,下同)怎么拿?师:有12根小棒,请你拿出它的1/
  生有的拿1根,有的拿6根,有的根本没有拿。
  师:已经拿好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拿1根的):分子是1,我就拿1根。
  ,可以看作1/2,就和上题一样了。生(拿6根的):1/
  师:对吗?听听没拿的同学的想法?
  代表的数不同,拿出的根数也不一样。生:不好拿,如果
  师:说说看。
  代表12,是1/12,就拿1根。代表6,是1/6,就拿2根;代表4,是1/4,就拿3根;代表3,是1/3,就拿4根;代表2,是1/2,就拿6根;生:
  /6,怎么拿?请有条理的思考。里的数不确定,拿法也不一样。同学们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拿它的师:对。
  评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总评:“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很显然,教材中的一些传统练习已不适应本课的学习要求。那么如何创新练习设计呢?夏老师作了大胆的突破,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练习目的的变化:淡化语言描述,强调概念本质。许多老师想要清清楚楚、明白无误地将分数意义表达给学生,因此,往往将课堂练习的重点放在概念的描述上,通过系列练习只是为了能让学生熟练地会说:“几分之几,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这样学生就真正理解了分数意义吗?夏老师这里通过“试试你的眼力”、“快速抢答”、“动手操作”三个环节的练习,虽然没有反复的描述,但学生在画一画、分一分、拿一拿等数学活动中,已经深刻的领会到了分数的本质意义,并且掌握的更加灵活。
  2.练习形式的变化:由单一为丰富,变枯燥为形象。夏老师不局限于书本中提供的练习形式,而是凭借其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敏锐的教学意识,把设计的视角放得更为广阔。通过分数与图形的结合、分数与整数的对应、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形成了分数的意义表象,沟通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强化了实际应用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的作用。练习也变得富有吸引力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数的意义》(课堂实录及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