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与反思

《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与反思

03-16 15:10:30  浏览次数:427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与反思,http://www.qpx6.com
  
  《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与反思
  :一、创设情境,习旧引新
  1、动画演示,激发介绍欲望
  〔电脑放映动画〕。在数的王国里,有各种各样的数,它们经常在一起聚会、游戏。
  我是整数,我是自然数,我是分数。(三种数进行自我介绍,同时出示相应的画面)
  一天,整数妈妈邀请分数阿姨到家里做客。(门铃响:叮咚、叮咚)整数妈妈请自然数去开门,自然数指着分数阿姨问:妈妈,这位阿姨是谁呀,我怎么从来没见过她?来!自然数,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分数阿姨,她呀……。
  2、学生自由介绍分数
  过渡:同学们,在四年级,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如果这时你是整数妈妈,你能给自然数介绍一下分数吗?(可能会出现下列几种情况)
  ⑴介绍分数的组成。(教师要引导学生举例说明)⑵介绍分数的产生(起源)。⑶借助具体的实物介绍分数。(教师强调平均分)
  3、学生自主制订学习目标
  如果你是自然数,你还想了解分数哪方面的知识?聚焦在分数意义(或什么是分数)的研究上。板书:分数
  【评析:课的伊始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为新知的引入拉启了一个良好的序幕,使枯燥的数学内容生活化、趣味化,通过扮演整数妈妈进行介绍,既复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又了解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同时又借自然数想急切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订,可谓是“一石数鸟”。该环节摈弃了惯用的复习模式,切实做到了在情境中习旧,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探索交流,建构分数
  1、小组动手做分数
  ⑴过渡:这节课,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套学习材料,有一捆小棒、8个方块、一盒奶糖等,一会儿请小组长分分工,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折一折、分一分,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而后与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提三点要求:①独立操作②积极发言③尊重别人。
  ⑵全班同学共分成8个小组,每组6人,围在一起进行操作。(在时间上给予充分
  2、大组交流说分数
  (争取让5个小组上来展示操作成果,同时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
  生①:我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圆片的1/2。再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圆片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板书:一个圆片1/21/42/4)
  生②:我把手上的这捆小棒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这捆小棒的1/10,2份就是它的2/10,依次类推,9份就是这捆小棒的9/10。再把它平均分成5份,1份就是这捆小棒的1/5,2份就是它的2/5……。(板书:一捆小棒1/102/101/5)
  生③:我把这8个正方体方块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这8个方块的1/8,2份就是它的2/8……8份就是它的8/8。再把这8个方块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8个方块的1/4,2份就是它的2/4……。(板书:8个方块1/82/81/4)
  生④:我把这盒奶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这盒奶糖的1/6,2份就是它的2/6……6份就是它的6/6。再把这盒奶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盒奶糖的1/2,2份就是这盒奶糖的2/2,还可以把这盒奶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盒奶糖的1/3……。(板书:一盒奶糖1/61/21/3)
  生⑤:我把1分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这张纸条的1/10,2份就是它的2/10……,10份就是它的10/10,我再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就是这张纸条的1/5,依此类推,5份就是它的5/5。(板书:1分米长纸条8/101/55/5)
  【评析: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做数学”的过程。本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充分地体现。由动手操作做分数——自主探索找分数——合作交流说分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分数的意义做好了孕伏。】
  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
  (1)仔细观察,比较“分数”
  过渡:同学们刚才做出的这些分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②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分享。
  相同点:a.这些分数都是由分子、分母、分数线这三部分组成的。
  b.这些分数的得到都是平均分的结果。(板书:平均分)
  不同点:a.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即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不一样。
  b.平均分的对象不同。(有的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的,有的是把1分米长的纸条平均分,而有的又是把8个方块,一捆小棒,一盒奶糖平均分)。
  (2)抽象单位“1”,并举例
  ①师:像这样的一张圆片,实际上就是一个物体。一分米长的纸条,实际上就是一个计量单位。8个方块、10根小棒、一盒奶糖实际上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同步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
  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这里的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群物体,它的含义非常特殊,所以1的上面需加上双引号。
  ②请学生举例说日常生活中的单位“1”,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评析:比较这一环节的设计具有开放性,通过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讨论,既突出了分数意义的关键“平均分”,又水到渠成地为单位“1”的抽象做好了准备。通过比较——抽象——具体化,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单位“1”的内涵。抽象单位“1”的过程显得颇有层次,双引号的处理也比较妥当。】
  4、概括抽象,归纳分数的意义
  教学反思:
  理念新。教者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设计巧。本节课以“分数做客”的童话贯穿整节课的始终,突破了以往数学课上复习与总结的旧模式,使得课的结构浑然一体。学生在有趣的情景中习旧、反思、总结,提高了认知和情感的参与度。尤其是8/10→8/()→()/8→()/()这一分数模型的构造,自然地引申出了分母与分子的含义,能感悟到分数的本质、数学的简洁美。分数意义的归纳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引领学生体验了分数意义的再创造过程。
  做中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本节课通过学生独立“做分数”,让学生积累必备的直观经验,为比较分数间的异同,归纳分数的意义做好了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特别是摸球、猜球两项游戏活动,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尤其是“点击生活”与“轻松片刻”,凸显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崭新理念
  ,《分数的意义》教学案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