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自测题四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数学素养为数学教育价值取向的特征就是()。
A大众化B公理化
C逻辑化D算法化
2.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因素有“社会的进步”、“数学的发展”以及()等。
A学生的需要观B国家的需要观
C生活的需要观D儿童的发展观
3.下列不属于选择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的是()。
A基础性原则
B学术性原则
C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D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4.从数学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分类角度出发,可以将数学能力分为“认知”、“操作”与()等三类。
A逆运算B数量关系
C解题思路D策略
5.“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数学化B认知
C参与D学习准备
6.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的认知建构的活动过程三个“定向环节”、“行动环节”以及()基本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A感受环节B执行环节
C运动环节D反馈环节
7.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成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话语或行为的对话,使不同的思考和活动发生互动,从而促进学生思考的教学策略称之为()。
A交互式问题解决策略B探索-发现式策略
CHandson活动策略D照本宣科策略
8.以科学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B量化的评价
C表现性评价D质性的评价
9.“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概念是属于()关系。
A属种B交*
C对立D同一
10.小学数学运算规则的学习是以()学习为起点的。
A方法B认数
C概念D性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小学数学学业评估主要内容的有()。
A学生的解题水平与技巧
B学生对数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C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D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方式
E学生数学技能的形成
2.概念间的相容关系包括()。
A同一关系B属种关系
C对立关系D矛盾关系
E交*关系
3.儿童掌握计算规则的过程特点主要有()。
A生活经验是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
B规则是通过大量的训练而形成的
C规则的运用有明显的阶段性
D丰富的生活情境扩展着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E从实物表征运算到符号表征运算
4.具体地看空间想象能力至少包含()等几个要素。
A能描述出实物或图形的运动和变化的能力
B依据实物建立模型的能力
C依据模型还原实物的能力
D依据模型抽象出特征、大小和位置关系的能力
E能将模型或实物进行分解与组合的能力
5.构成问题情境应有()等基本要素。
A个体试图达到某一个目标
B目标本身还不够明确
C而个体与目标之间有距离
D能激发个体凭借思考达到目标
E包含着明确的规则或方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小学数学的运算技能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等三个阶段。
2.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反思评价等。
3.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参与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等。
4.现代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学组织策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等的特点。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只要在每小题的括号内填上√或×即可。)
1.通过有意识的数学的经验活动而形成的日常概念称为“前科学概
”。()
2.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结构具有“螺旋式”特征。()
3.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相对性的特点。()
4.学生在学习中所呈现的学习层次与认知学习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有关。()
5.“再创造”学习理论的核心就是“数学化”理论。()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质性的评价
弱抽象
笔算
空间定位
问题空间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简述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的基本含义
2.简述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有哪些基本的教学组织类型?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简述第二学段(4~6年级)“概率与统计”课程目标所预示的教学组织的特点。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请分别举例说明小学概率教学组织的主要策略。
2.请做一个运用“概念形成”途径获得数学概念的教学设计(只要设计出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解释每一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网络课程自测题四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A2.D3.B4.D5.A
6.D7.A8.B9.A1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AD2.ABE3.ACE4.BCDE5.AC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的阶段
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假设、获得结论
3.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
4.运用情境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数学活动是以任务来驱动的、探索是数学活动的重要形式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只要在每小题的括号内填上√或×即可。)
1.√2.√3.√4.√5.√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所谓质性的评价,其哲学基础就是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它强调的是评价的主体取向,即强调评价是对主体的一种多元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2.弱抽象也叫“扩张式抽象”,即指从原型中选取某一侧面特征加以抽象,从而形成比原型更普遍和更一般化的概念,使原型变为抽象后概念的一个特例。
3.所谓笔算,简单地说,就是借助笔且运用列式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求出结果的一直计算方法。
4.空间定位包括对物体的空间方位、空间距离以及空间大小等的识别,是形成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而且也是发展空间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5.所谓问题解决,就是指在有特定的目标而没有达到目标的手段的情景中,运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实现目标的一种思维活动。或者说,所谓问题解决,就是指:以思考为内涵,以问题目标为定向的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课堂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的基本含义是:学生参与主要就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身心投入,它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的程度。有学者认为这种投入可以分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
2.小学数学课堂学习中有如下三种基本的教学组织类型:接受型的教学组织;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自主型的教学组织。它们的含义分别是:接受型的教学组织,其特点往往就是教师通过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提示性活动,如讲解、提问、示范、演示等等方法,来帮助学生接受并内化既定的数学知识,形成既定的数学技能。所谓问题解决型教学组织,也称“共同解决问题型”的教学组织。通常是指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对话与讨论、实验与尝试等为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自主型的教学组织,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控制性大大地减弱,学生的自我学习活动在课堂学习中占了主导的地位。
3.简述第二学段(4~6年级)“概率与统计”课程目标所预示的教学组织的特点。
数学相关 更新
数学相关 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