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幼教文章幼儿园管理乡村幼儿园教育在乡土主题活动中发现与再创

在乡土主题活动中发现与再创

03-14 14:38:36  浏览次数:209次  栏目:乡村幼儿园教育
标签:乡村幼儿园,乡村花园幼儿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在乡土主题活动中发现与再创,http://www.qpx6.com

  自然社会是个大课堂,在农村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色彩斑斓的田野河流,有茂密繁多的花草、树木、庄稼,它们姿态万千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吸引孩子的视角,成为幼儿探索学习的良好素材。根据《纲要》精神,伴随新课程改革,我们在改变着陈旧的教育观念,建立起新的教育理念,我们尝试着利用乡村自然这个丰富的物质世界,结合本地农村资源优势,开展乡土主题活动研究,创设了一个乡镇幼儿园研究新课程的特有环境。生成——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实践——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研究——形成幼儿园乡土主题。
  一、关注视角,生成主题。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人是与环境相适应的问题解决者,而且儿童具有制作的本能、探索的本能、表演的本能和艺术的本能,适应儿童本能和天性的课程和教学便是强调‘经验’价值的课程和教学,因而课程与教学论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1、发现孩子的发现。
  当孩子对某种事物或某个人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不断地发现一些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分析孩子的兴趣,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环境,并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发展。例如:我们在带幼儿去田野采摘棉花的路上,幼儿发现了许多长得象花形的野芝麻的果实,就让幼儿采了一些回来,在进行《杜布的经历》主题活动“好玩的印染”中,幼儿发现用野芝麻果印出的花纹象一朵朵的太阳花,于是我们又生成了利用农作物进行美术印染活动。
  2、分析教材,合理替换。
  《幼儿园课程指导》指出“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个有意图而可灵活调整的开放的系统。”每所幼儿园都有自身的背景和实际,如果僵硬地、原封不动、静止不变地执行预定的课程计划,无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及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样的课程是缺乏生命力的。
  我们不能拿着教材向孩子讲解海洋水族馆,尤其对我们农村的孩子,而放弃孩子正在用心观察着的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把孩子从他感兴趣的世界里硬拉出来,是违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我们开展主题活动乡土化研

究,就是要改变现行教材的部分内容远离幼儿生活经验的倾向,现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确实与农村教育的实际结合得不够,如:教材中的“参观水族馆”、“日本舞:樱花”、“美味食品”、“狂欢节”等之类的活动,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幼儿园实施缺少现实的条件,而且教材中没有配套的录象音像材料,我们无法让孩子体验和感受,这样的主题内容是很难实施的。于是我们选择了替换,将符合本地开展又有利于幼儿学习的乡土内容代替了不适合的一些活动,实现了调整、充实、更新的园本化过程。
  3、满足需要,引领学习。
  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是符合幼儿的求知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活动应该围绕幼儿周围的世界展开,这样有利于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运用,知识得到升华。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存在于幼儿周围世界的课程内容,都是孩子探索学习的对象,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需要。陈鹤琴先生也说过:“所有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和经验中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幼儿所注意时,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更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 如:在棉花雪白的九月,在稻谷丰收的十月、在野菜飘香的三月,在桑树碧绿的5月,我们的孩子不时被田野上传来的“轰隆隆”的收割机声所吸引,在挖野菜采桑葚中所沉醉,孩子们追逐着收割机奔跑,扎稻草人玩,在玩的过程中,对稻谷的生长成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好奇,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我们生成了主题活动《无公害大米》,并尝试着对此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我们每天食用的米饭是新埭的特产,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了解现代农业科技对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而且农业生产使用的现代化机器减少了农业劳动量的付出,从而萌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的欲望。于是来源于幼儿生活的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就成了

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载体。
  将孩子们的兴趣、现有知识通过主题活动加以综合、提炼、再现。我们的孩子会创造了,会求知了,会学习了;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快乐、教师的进步,我们的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理念越来越明了,教师不被教材的内容所束缚,能结合季节和环境的特点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活动。这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效采集,再创资源。
  新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把新信息、新成果等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去,新课改理念主张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发掘与优化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目的,不仅在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使幼儿园课程乡土化、个性化、多样化,也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园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强对社会与自然的感知与了解。此外,还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参与,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提高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与满意度。
  新埭属江南鱼米水乡,具有特有的乡土文化资源,为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的实施提供了现实的条件资源。
  1、自然物资源的采集和运用丰富了教材内容。
  将自然界显现出来的有利资源运用到主题教学之中,生成了《野菜》这一主题,将教学融入到了自然大课堂中,带幼儿去挖野菜、采摘野菜,制作野菜标本,制作野菜食品,如:做春卷、包饺子、荠菜嵌油豆腐、凉拌马兰头,进行野菜艺术创作——野菜粘贴画,还结合当地民间传统,晒野菜干。这些都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在预设主题活动《清明节》中有一个活动《采艾青》与《野菜》主题吻合,艾青也是一种野菜,它是做

青团的原材料,幼儿知道了野菜——艾青有这种妙用,从而激发了幼儿对野菜的进一步探索,我们将这两个主题进行了融合。在开展一系列以野菜为教学材料的主题活动时,我们充分利用了乡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发现了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自然,体验发现的乐趣。该主题的形成充实了幼儿园新教材,是主题活动乡土化研究的良好素材。
  在我们生成的四个主题中都用到了自然物资源,《杜布的经历》中,幼儿纷纷从家里带来了棉花、棉籽投放到自然角中供幼儿观察;《无公害大米》中,幼儿带来稻谷做实验;《桑园鸡》中幼儿剪来桑枝做游戏。这些自然物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使我们的教学富有生机。
  2、乡土文化资源的有效运用开发了影视、影像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直接导致了教育方法的变革,新的课程资源的引入带动了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课程资源的丰富特别是新兴课程资源推动现行的农村幼教教育模式的改革,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幼教灿

www.qpx6.com烂的晴空,孩子学习的主体性得到极大地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得到全新的发展。
  织布是乡间的一种民族文化,在《杜布的经历》主题活动开展中,课题负责人联系一村妇和镇上的店铺几次上门拍摄采棉、轧花、纺纱、织布等场景,制成VCD运用于教学活动,幼儿在影视真实的画面中感受棉布的由来,活动中,幼儿纷纷说:“这个我奶奶也会做的”“这是我家的里棉花地”“我和妈妈一起采棉花了”……通过影像教学,将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了整合提炼,也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锻炼,对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了多样化、创新化的尝试。这是乡镇

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也为教师采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多样化探索做出了有意的提示。
  3、主题活动的生成研究发展了师幼互动生成资源。
    教师编制的主题网络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并不一定能真实的反映孩子的所思、所想,为了保证生成课程的质量,在生活中我们将一切视点放在孩子身上,倾听孩子的心声,揣摩孩子的需要,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形成师幼互动,共同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调整预设活动。比如在《杜布的经历》主题活动中,活动“棉布的由来”开展以后,幼儿对棉布的纺织加工有强烈的探究欲,我们就把棉花实物放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尝试着将棉絮变成了纱,给纱染上各种颜色,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染色的工具。给白色的棉布印上好看的花纹,做成各式服装,进行时装表演,放在“江南布衣”里买卖,一个个活动就这样连续着生成出来。

[1] [2]  下一页

,在乡土主题活动中发现与再创
《在乡土主题活动中发现与再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