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零作业批改”的实践与思考
李涛/山东青岛市崂山区第三中学
一直以来,在作业批改的方式上,人们习惯于“全批全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确保教学质量;教育管理者也把教师批改作业是否认真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准。于是便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疲于奔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则疲于奔命地批改学生完成的作业。
这种作业批改的方式固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有着明显的弊端:一是耗时、费力。“全批全改”学生作业往往要占用教师一大半有效的工作时间。二是收效甚微。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有38%的学生对教师批改完的作业连看都不看;20%的学生只看分数,至于为什么“错”则不去深究;还有18%的学生称对教师的批改印象不深刻,事后就忘了。显然,作业批改的效果并不像人么想象得那么明显。三是造成了学生学习依赖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做作业似乎只是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既然如此,我们还有必要让教师“全批全改”,吗?若教师不批改作业,留下的“教学真空”该如何填补呢?我校在华东示范大学教师熊川武的指导下,进行了为期三年的“零作业批改”的教学改革实验。实践证明,“零作业批改”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一、“零作业批改”的实施步骤
“零作业批改”并不是不批改作业,而是指教师把作业批阅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批或者互批,完成对作业的批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5个步骤:
1、简单培训
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的“全批全改”,所以如果一开始就放手让学生自批或互改,那么学生往往会茫然无措。于是,我们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培训。培训分两个方面:一是心理培训,即通过讲明自批或者互批作业的好处,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这种做法;二是技术培训,即让学生了解批阅作业使用的标识与符号,做出统一要求。简单陪训之后,我们便组织尝试性批阅,从中发现容易出现的问题,比便及时解决。
2.互批或自批。
教师“零作业批改”的替代形式是学生的互批或自批。上课伊始,简短的组织教学之后,教师出示上次所布置书面作业的参考答案。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答案,或同桌互批,或小组讨论,反思上次作业中的问题,以求释疑解惑。课堂教学中的随堂练习,有时也可以采取学生自批方式解决。自批之后,教师再进行个别答疑。
3.标记“问题”
经过互批后的作业当即返回学生本人,学生在作业本上对做错的题进行标记并订正,然后将错题记录在“问题记录本”上,“问题记录本”不仅记录题目所在的页码和题号,还要注明问题解决的时间和效果,以敦促学生“自我跟踪”。
4.教师抽查
学生批阅之后的作业本在课后交给教师,教师进行作业抽查。为方便使用,教师也可让学生准备两个作业本,以便交替使用。由于作业是经过学生互批过的,所以教师不必“全批全改”:或“精批细改”,只需看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并对错题进行记录整理吗,以便了解学情。
5.双重跟踪。
双重跟踪即学生自己跟踪与教师跟踪。前者要求学生定期翻阅“问题记录本”,思考并纠正错题;后者是指教师借助“学生问题档案”和“教师抽测记录:”,定期对跟踪对象进行指导。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出一套“问题跟踪卷”,让学生始终不放弃作业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二、实施“
作业批改”的思考
1.“零作业批改”不等于不管不问
教师不要认为实施“零作业批改”后,自己就可以放手不管了。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自制力较差,所以采取“零作业批改”后,教师还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仅在学习内容上要给予点拨,还要在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上要加以引导。作业互批前,教师最好能检查一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互批后,教师也必须及时翻看学生的做题情况和批阅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作业互批最好在课内进行
作业互批可以在课外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进行。但从我校的实践情况看,我们认为作业互批在课内完成效果要更好一些。因为课外没有教师的现场指导,作业批改的效果难以保证。另外,由于课外缺少固定的作业互批时间,所以这项工作往往容易落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3.“零作业批改”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们不能将“零作业批改”简单地理解为不批作业,“零作业批改”其实有一整套实施策略。如果没有前期的培训,没做好准备工作就仓促上马,就会使作业互批陷于混乱,教师很难调控;如果只是满足于批阅形式的完成,而没有后续的“问题跟踪”,那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将因失去目标而无所适从;如果不控制作业量,课内的作业互批就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新课的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所以,实施“零作业批改”,要以“最小作业量”为前提,以“问题跟踪”为抓手,辅之以定期的个别辅导。
4.“零作业批改”应与学生互助合作相结合
作业批改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以便及时释疑解惑。传统的批阅方式更强调的是结果的“对”与“错”,而对为什么如此则很干顾及。“零作业批改”倡导作业互批,学生可以针对作业中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从而化解自己遇到的困惑。这种互助合作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小先生”的作用,所以更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在实施“零作业批改”时,若将其与学生的互助讨论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三年的改革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零作业批改”不仅改变了现行的作业批改方式,也引发了课堂教学的变革。它既解放了教师,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师生的教育生活也因此更加幸福。
摘自《中小学管理》2010-4P13
相关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