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一朵杏花:从对话品出《第一朵杏花》的语文味

第一朵杏花:从对话品出《第一朵杏花》的语文味

03-15 23:53:24  浏览次数:284次  栏目:苏教版语文
标签: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 第一朵杏花:从对话品出《第一朵杏花》的语文味,http://www.qpx6.com

  
  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课这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将两者有机统一,才能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
  文中有两处对话,不容忽视。聚焦具体的文字,能品出诸多韵味来。“弯下腰来”,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细节,竺爷爷作为一个“大人物”,作为一个大人,对孩子和蔼亲切。平易近人的形象立刻拉近了读者与竺可桢之间的距离。“习惯”一词告诉我们,是“观察,观察,再观察”才使竺爷爷养成观察习惯,是“善于观察,坚持观察”,才让竺可桢有了如此大的成就。这些词语的深意,孩子通过朗读,批注,是能感知一二的。
  在这次对话中,提示语作用不可小视。首先这些提示语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让读者意会到了人物的特点。这些提示语的所在位置也值得关注。引导孩子注意提示语在对话内容的前,中,后时,不同的标点符号,更要引导提示语为什么要放在该位置。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我们的学生时,答案是令人惊喜的。孩子会发现,有的提示语放在后是引起我们的关注,让我们从提示语看到一个可爱、好奇心强的孩子,看到一个平易近人、善于观察的科学家。不管答案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要唤起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感觉,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保持高度的敏感。
  在此基础上,出示一学生习作,感觉到没有提示语所引起的“索然无味”。修改习作,练习使用提示语。
  文章的第二处对话,提示语消失了。是不是也应该加上呢?事情急了,人心急了,提示语消失了,读来畅快,把当时的情景其如其分地再现了。
  我和学生分角色朗读,我故意加上了提示语,学生发现,想要读得急,也被我的提示语打断了。由此,发现了提示语虽好,但也要适当使用。
  两处对话,不同的写法,但想要表达的中心却是一样的。这就是语文味,这就是人文性、工具性在语言文字中的有机统一。
  

,第一朵杏花:从对话品出《第一朵杏花》的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