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的德国作曲家里,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很独特的一位。虽然一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其作品却毫无学究气,反倒还比通常的现代作曲家更追求简单、原始,更热衷于民间音乐的手法,不作对位、变奏而多用同度、八度进行,并且简单反复,积聚起强劲的推动。尤其偏爱强烈、明快的节奏,打击乐用得很多,甚至乐队也常被搞成打击乐的效果。这些特点都集中体现在奥尔夫的成名作《博伊伦之歌》(又译《布兰诗歌》)中。
博伊伦是德国巴伐利亚的一座修道院的名字。在这座修道院发现的一部13世纪诗集,被奥尔夫用作歌词,谱成这部独唱、合唱和乐队作品。作曲家本人称它为“布景康塔塔”,因为《博伊伦之歌》的舞台演出有场景和伴舞。三个场景亦即乐章依次是:“春天”、“小酒店”和”爱情”。
在多半是艰涩难懂的20世纪严肃音乐中,《博伊伦之歌》的纯朴和生动显得很不合群。但我敢说它是本世纪最动听的合唱音乐了,因此也几乎是本世纪严肃音乐的流行之最了,甚而连咱们中国的乐团(譬如上海交响乐团)都曾不止一次地演出过此曲。它的唱片版本也是多得数不清,除了约胡姆的这张,Sony的奥曼第版(SBK 47668)、Decca的多拉第版(417 714-2)以及Telarc的罗伯特·萧版(CD-80056),也都是杰出的演录。
奥尔夫教学法 更新
奥尔夫教学法 推荐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