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教学管理方法指导浅析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缺乏实效性的原因

浅析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缺乏实效性的原因

03-14 21:42:48  浏览次数:858次  栏目:方法指导
标签:英语教学方法,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有哪些, 浅析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缺乏实效性的原因,http://www.qpx6.com

[摘要]当前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缺乏实效性的原因是:学校领导对科研的认识未真正到位;教师的认识存在误区;教育资源短缺,科研条件差,甚至制约了教育理论的学习;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纯理论”研究倾向的误导;课题方案设计过大、过空,缺乏可操作性;“论文至上”的科研成果导向与脚踏实地的教育教学实践背道而驰。

[关键词]教育科研;实效性;原因

当前有些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尽管表面上轰轰烈烈,但从实效性考虑,尚很缺乏。其原因如下:

1.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并未真正到位

如认为搞科研是为了验收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的需要;为了提高学校的“档次“或“知名度”;或因大势所趋,不得不指派几个教师搞几个课题以装点门面等等。由于认识不到位,所以搞科研不是真抓实干,而是讲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其表现为:立项时积极,研究时消极,结题时东拉西凑穷应付;或将课题研究置于教学之外,一手硬一手软,教学科研“两张皮”;或科研无制度,研究无计划,领导不过问,研而无序,冷热无常,听其自然,自生自灭;或不重视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与推广,当上级主管部门验收、评估成果结项之日,也即是课题研究寿终正寝之时;或时间无保证,经费不落实,奖惩不兑现,科研氛围不浓厚等。凡此种种,使科研兴教、兴校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2.有不少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存在误区

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书,搞科研会分散精力,导致教学成绩下降,成绩下降便会“下岗”,将搞科研与提高教学成绩对立起来;还有的教师认为,学校搞教科研只是为了装点门面,搞点形式,赶点时髦,以显示办学理念之新而已,所以也不必拾个“棒槌”当作“针”,不必花大力气动真格的;还有一部分教师存有自卑感,自认为理论水平低,搞科研不知如何入手,担心花了力气也摘不出名堂;还有一些教师的应试教育意识根深蒂固,总认为搞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专职教研员的事,与普通教师无关,认为上好课提高升学率才是真功夫,而搞教育科研不过是花拳绣腿罢了,因而不屑一顾;还有些教师搞科研有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只是为了评职称、为了受奖晋级或为了应付考核的需要等。

3.教育资源短缺,科研条件差,甚至造成教育理论学习的困难

有些农村中小学地处偏僻,还没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落后,甚至连基础装备也很落后。由于办学经费紧缺,有些学校连订报刊的钱也没有。有不少农村小学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就是集中学习上级领导的讲话或报告,把这些“讲话”或“报告”奉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至高无上的教改“权威”,至于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形式、方法便无从了解。条件稍微好些的中小学,充其量也就是念念报刊,看看电视,听听广播,至于网上获取教育资源,或到外地听取专家学术报告、参观学习先进单位的教改经验,或请专家到学校作学术讲座、具体指导教科研工作.那只能是为数不多的学校才能办到的事。这种封闭的环境,匮乏的经费,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信息渠道的不畅,甚至从客观上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这就无怪乎他们自认为教育理论水平不高,视科研为高不可攀了。

4.教科研指导上的“纯理论”研究倾向的误导

当前有些上级科研主管部门指导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已步入了“纯理论”研究的误区,动辄让中小学教师寻找课题的“理论根据”、“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还要进行“理论假设”、“概念界定”、“可行性分析”之类;或在选题上不尊重一线教师的选择,而强加给所谓有“创新性”或占据理论“前沿性”的课题。当然,作为课题研究方案这些理论的因素不可或缺,但对于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强调他们所面对的“角色意识”,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专家、学者,他们所需要的是能“立竿见影”的、在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研究,或者说他们的教育科研是从纷繁芜杂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针对性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而不是让教育教学实际服从于“高”“大”“深”的“纯理论”研究框架,让专职教科研工作者牵着一线教师的鼻子转。如果这种从上至下的对农村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不改变,这种不切实际的“纯理论”研究只能使一线教师对教科研感到无从入手或望而却步,当然也就不能实事求是、从新颖的角度去看问题。既然脱离实际。不能发现新的问题、这样的教科研就会把生动、新鲜、活泼而充满生命力的第一线教科研引入歧途,这样的教科研当然也就是形同虚设、可有可无,甚至还会起到一定的副作用。

5.课题方案设计过大、过空,缺乏可操作性

为求科研的实效性,课题方案的设计尤其要重视对研究内容、方法、步骤、时间等做出设计与安排,以保证研究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但有些课题在设计、论证时,由于偏重于理论,而对实施步骤及具体操作过程的设计却简单、空泛、大而化之,所以当课题立项后,在开始实施时,就会遇到操作障碍以致很难继续进行下去,严重地影响了科研的实效性。这又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课题立项只是为了某种目的与需要,至于立项后如何真正地去实施,原来就没有认真考虑过,由于对如何去做的问题无法落实,就只能简单地写几句应付过关。这是一种虚假的科研行为,必须坚决制止。二是设计、论证课题方案时,只求选题新颖、理念先进并尽可能占据理论前沿,而严重忽略了课题实施的可操作性及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结果导致课题立项后无法实施或实施不力。这种科研与教育教学实际相脱离的“纯理论”研究,也必须坚决纠正。三是申报课题前并无研究基础,对项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心中若明若暗,或基本无谱,申报课题时只是按照项目申请书的格式依葫芦画瓢地去编造,如此心中无数,何谈动真格地去研究?其结果只能是搞形式走过场。四是课题的设计还可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知如何选择科研角度和切入点,特别是不会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度去切入,这样在操作的技术层面和方法上出现了问题,这同样也使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出现了障碍。

6.“论文至上”的科研成果导向与脚踏实地的教育教学实际背道而驰

农村中小学教科研的目的是为教育教学实际服务.因此科研成果的体现也离不开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不能一味追求论文的发表.更不能以有无沦文来衡量科研工作的优劣和成败。而实际上现在有关部门把论文的发表强调到了不适当的地步.因此有不少教师不再去认认真真搞教育教学,不再去求真务实地搞科研,而是想方设法、甚至是不择手段地去寻找发表论文的途径。这种“论文至上”的导向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严重地影响了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为纠正这种错误导向.有必要重新界定中小学“科研成果”的范围及内容,应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明确,论文虽然是体现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其余像“教案”、“活动方案”、“案例”、“教具”、“图表”、“录像”、“录音”、“照片”、“多媒体课件”和“调查问卷”的设计.以及课题研究的实验报告和研究报告等也都是科研成果的表述形式,甚至连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具有真知灼见的心得体会、有创造性的教法及解题技巧的运用等都应视为科研成果,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成果的价值也不亚于论文。所以,应从教育教学研究的具体工作中点滴积累的角度去重新审视科研成果的价值,而不能一味去追求所谓理论化、学术化倾向的单一的论文形式,因为凡是植根于教育教学士壤中的科研成果都有旺盛的生命力,都具有推广的价值。

以上所列“原因”仅为影响当前部分农村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实效性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小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如果我们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对待并认真解决这些问题,或许对农村中小学教科研的实效性有所裨益。

《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6期,浅析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缺乏实效性的原因
《浅析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缺乏实效性的原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