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教学管理方案措施xx区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汇报材料

xx区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汇报材料

03-14 23:13:40  浏览次数:356次  栏目:方案措施
标签:教学团队建设方案,教学方案怎么写, xx区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汇报材料,http://www.qpx6.com

  
  走均衡发展之路建一流教育强区
  ——涪城区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汇报材料
  (20xx年11月9日)
  尊敬的检查组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对检查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按照省教厅关于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的基本要求,现就涪城区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的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我区是19xx年新建的县级区,位于绵阳市腹心地带,面积558平方公里,人口61.8万,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2005年实现GDP49.8亿元,财政收入6.01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续11年位居全省“十强县”。
  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74所(含村小19所。其中,教育部门办65所,其他部门办4所,民办1所),在校学生65149人。其中,初中22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1所,其他部门办1所),在校学生22458人;小学50所(含村小19所,其中,教育部门办48所,其他部门办2所),在校学生4269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残疾学生243人(含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107人),其中,视力残疾31人,听力残疾112人,智力残疾100人,就读率97.6%。
  2006年,全区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入学率为99.9%;全区小学在校生辍学率为0%,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为1.2%;15周岁人口中小学教育完成率达到99%以上;17周岁人口中初中教育完成率达到96%以上;小学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率达到99.44%。初中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率达到99.5%。
  建区以来,涪城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全区教育事业发展,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全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全市的高考和中考评价中,我区连年名列全市双第一;在全市素质教育文艺调演中荣获特等奖,在市教育局全年目标考核中获特等奖;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教育对口支援先进集体,被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确定为全国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国家级随班就读实验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省素质教育实验区、省课程改革实验区、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区、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验区。
  一、我区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的创建工作
  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科教兴区、工业强区、三产富区”的目标和推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宗旨,将教育工作,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早在2004年,区委、区政府就将“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质量,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确定为我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建设服务科技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规划。为确保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取得实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了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教育强区的奋斗目标,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打造涪城教育品牌,促进全区教育的协调、均衡发展。
  在此基础上,区政府把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纳入《绵阳市涪城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之中,并且明确提出开展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保障措施。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人事、财政、教育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区教文体局、城乡学校现场办公,指导工作,调查研究,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和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确保创建目标的按期实现。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均与学校建立督导联系制度,对区内的一些重点教育建设项目,由区级领导实行挂牌督查。
  为做好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区政府对创建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各部门的职责,先后多次召开各种会议专题研究此项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政策和措施,并通过多种方式对创建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进行宣传,确保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我们还先后多次组织财政、教育等区级相关部门领导、校长和相关人员到双流县、绵竹市等地考察学习创建工作。
  二、落实“六大工程五大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
  多年来,我区一直注重强化政府对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职责,始终按照“责任明确、经费共担、保障有力、管理有序”的要求和“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经费省级统筹、责任市(州)落实、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区财政对教育经费拨款实行年初预算,一次到位,不留缺口,确保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03年全区教育总经费为15024万元,其中财政安排8307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经费4123万元。2004年全区教育总经费为16479万元,其中财政安排8376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经费5649万元。2005年全区教育总经费为17638万元,其中财政安排9781万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经费7276万元。从2004年起,学生公用经费实现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一个标准,全部列入了区级财政预算。为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各校按规定收取的学杂费均用于公用经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予以保证。农村税费改革后,确保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达50%;确保新增教育经费用于农村教育的比例达到70%;2006年实行保障机制后,区财政投入400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补助,完全弥补了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后其他收入减少而形成的支出缺口。
  近年来,尤其是在农村学校收归区上直管后,尽管随着国家政策性涨工资的幅度增大,我区仍然保证了教师的各项工资由区财政统一按时足额发放,从未出现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我区还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近年来,全区中小学教师福利待遇虽然因校际之间的差距仍有不同,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对农村教师,自2002起,全区每年拿出120万元专款,落实并提高了“乡村教师补贴”,使农村教师补贴最高达每人每年1800元,人均达到每人每年710元,有效保证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我区在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教育强区方面,主要实施了“六大工程”,采取了“五大措施”:
  (一)“六大工程”
  1.农村学校校点资源调整工程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充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全区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区实施了农村学校校点调整工程。我区村级小学从1995年普九验收时的169所调整的2006年的19所。“十五”期间共撤并校点81所,迁建2所,改扩建9所。其中,2001年调整村级教学点22个,2002年调整14个,2003年调整20个,2004年调整17个,2005年调整8个,2006年调整6个。调整后改扩建保留农村初级中学15所,农村小学37所(中心校18所,村小19所)。通过这一工程,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大大地缩小了校际差异。
  2.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在办学条件上的差距,我区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力度,实施了农村学校校舍改造工程,对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薄弱学校的校舍进行改造。“十五”期间,扩建、新建、改建农村校舍面积34312平方米,投入3323万元。先后投入1.03亿元资金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3.债务锁定,政府买单工程
  为了依法履行政府职责,化解教育债务,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乡镇教育债务清理工作的意见》(绵涪府办函[2006]84号),成立了教育债务清理小组,并对全区15个乡镇及25个城区教育单位的教育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截止2006年5月31日,全区义务教育债务金额为8779.1万元。区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遵循“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原则,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建债务从学校剥离出来,明确由区乡两级政府承担。我区已制定了教育债务锁定及偿债规划,第一批债务锁定金额达5111万元。其余债务在明确责任主体后予以锁定,列入第二批教育偿债规划。区政府正在与金融部门协商,拟将学校在金融部门的高息借款,降低到银行基准利率,并制定分年偿还本息规划,切实减轻学校负担。区政府将通过多方筹集资金,统筹安排,逐步偿还教育所欠债务,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控制新增教育债务。区政府承诺教育债务一律由区政府买单,在“十一五”期间,全面还清所有教育债务。

[1] [2] [3]  下一页

,xx区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汇报材料
《xx区创建“义务教育示范县”汇报材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