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案例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案例

03-16 15:10:09  浏览次数:744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案例,http://www.qpx6.com
  
  在生活中凸现数学味——听课案例与反思
  今天是2006年3月23日,常熟市小学教育现场会在我校举行,现场会上有9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个个精彩的教学还时时闪现在我的脑海,综观几位老师的教学,都体现了新理念下的教学,教学过程与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体现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情景,提供资源,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形成能力,在多元评价中共同提高。通过他们的展示给予了我们更多的反思和启发。下面就以钱瑞芬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16页~18页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为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课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针对一年级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的特点,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从生活中引入尽量从生活中引入,让孩子们感到亲切,从生活中找寻这些数学知识的影子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特别是在即将上课前的1~2分钟,钱老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今天的课堂跟平时的课堂有什么不同?(教室变大了,换到了多功能教室)课堂里的人有什么变化?(多了很多的听课老师)那你觉得听课的老师跟我们小朋友比,老师多还是小朋友多?……
  这样跟学生亲切的交谈,营造了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为整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钱老师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大板块: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播放了一段真实的录象:上学期我们学校举行的冬季三项比赛的踢毽子比赛场面,让学生回忆本班一(1)班有哪些小朋友参加校级比赛的,各自踢了多少个?
  【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的情趣一下子高涨起来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想、去表达。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为掀起课堂一个又一个的小高潮埋下了伏笔。】
  二、因势利导自主探索
  课件展示上学期我校举行了冬季三项比赛中踢毽子比赛的场面。
  1、我们一(1)班有哪几位小朋友参加踢毽子比赛的?各踢了几下?(每班有4位小朋友参加比赛的,分别是倪林、刘胜、潘晓宇和陆英芝)
  倪林:我踢了56下。
  刘胜:我踢了60下。
  引导学生说出谁踢的多?是不是很多?
  刘胜比倪林踢的多一些,多一些是什么意思?
  还可以怎么说?
  倪林比刘胜踢的少一些。少一些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你们今天学会了用什么来比数的大小?(多一些、少一些)
  【通过真实的踢毽子情景,让学生把倪林、刘胜踢的个数进行比较,并尝试用一句话来说一说。通过比较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了"多一些"和“多得多”的含义。】
  2、潘晓宇:我比倪林多得多,请你们猜一猜我踢了多少下?
  出示表格:找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32个
  59个
  99个
  为什么选99个?多得多是什么意思?
  陆英芝:我踢的比倪林少得多,猜一猜我踢了多少下?
  出示表格:找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32个
  54个
  99个
  为什么不选99个?为什么?
  那32个、54个中应该选哪个?为什么?
  师小结:想一想你们今天又学会了用什么来比数的大小?(多得多、少得多)
  【在学生初步掌握“多一些"、“多得多”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过来想,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少一些"和“少得多"的含义,自然顺畅。】
  3、钱老师也是踢毽子高手,你们猜一猜钱老师在2分钟内能踢多少个?
  学生猜了几个数后教师提示:我比潘晓宇踢的多得多。
  生1:130个。
  师:再多一些。
  生2:200个。
  师:再少一些。
  生3:150个……
  生:188个。
  那你们大家在2分钟内踢了多少下?把你踢的个数写在白纸上。然后请小朋友上来也来猜一猜对方的个数。
  提示学生:同桌猜一次,对方都要作出评价,如“太大了”、“再小一些”等,直至猜对。想一想,怎样用较少的次数猜对。
  【融游戏于知识学习之中,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思维积极,气氛热烈。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三、应用新知,初步内化
  多媒体出示:(回归教材内容)
  1.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为什么选36人?引导学生先排除比一班多的40人,再让学生体会16比38少得多,36比38少一些。
  2.同桌交流为什么选58元的?怎样想的?
  【描述两数大小关系除了多(少)一些、多(少)得多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术语,如“大多啦”,“贵多啦”等,教师结合题目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3.游戏
  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片段:辛巴和路西在玩球比数大小的游戏,45比54少一些;76比26多得多……
  让学生也来玩一玩这个比数游戏,请小朋友把刚才写自己踢的个数白纸拿出来,相互用今天学的四个词语来说一说。
  【通过开展生活中常见的游戏活动,使枯燥数学知识生活化、情景化,学生乐于接受,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建构新知,余味无穷。
  师: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今天你觉得在课堂上的表现怎样?举手发言了吗?请举手发言的小朋友站起来,再请大家看一看说一说,举手发言的小朋友和没发言的小朋友的个数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内容来说一句话吗?
  【这样课尾结束与课始遥相呼应地来结束今天的新课,都充分利用了身边现成的学习资源,不但是建构了新知,而且也使学生自己也有所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激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发言,也加深了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真是余味无穷。】
  总之本课教学充分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小学生需要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胜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学生的学习应该从生活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以学生自己身边的亲密伙伴和老师出发,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使学生真正认识数学知识。这样形成的数学知识才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变“书本数学”为学生的“生活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出发”,要“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加深学生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如:课始以上学期我校举行了冬季三项比赛中踢毽子比赛的场面为教学情景,以四名小运动员踢毽子的个数为教学素材,在生活中凸现数学味。
  2、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数学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对不是唯一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发展和需要考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用好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材”。本课教学中老师根据教材选取了熟悉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外,还精心选取了书本2题作为巩固知识的练习。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只有让数学走进生活,学生才会愿学、乐学。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小学生的课堂中,我们教师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去尊重学生对数学的生活化理解,妥善引导,真正把“数学生活化、在生活中凸现数学味”这一新理念落实到实处。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案例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案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