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听《圆的认识》教学有感

听《圆的认识》教学有感

03-16 15:12:49  浏览次数:396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听《圆的认识》教学有感,http://www.qpx6.com
  
  在感悟中追寻快乐
  作者:宋煜阳
  听《圆的认识》教学有感
  《圆的认识》是一节颇具难度的几何类典型课。之所以称作有难度,理由有二:一是容量大,其中涉及的知识点有圆的概念、半径直径特征及其之间关系、轴对称等多块状知识板块;二是实际操作与真实体验之间调谐度的把握有难度,若驾驭不住动态的课堂就会造成感悟悬浮于简单的操作之上,三位一体不能得以真正体现和达成。带着这种困惑走进何朝勇老师执教的《圆的初步认识》课堂,感受到一股课改的青春气息迎面扑来,很受启发。
  纵观整节课,学生学得生动,学得快乐。在教师幽默大气的教学风格指引下,师生、生生互动收到良好的实效。在愉悦的情感交流中,学生对知识的感悟与体验也得到渐进性的提升。下面就撷取其中一个感悟“圆心确定位置”的教学片断作以评析。
  【回放】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介绍画法。
  (出示教学圆规)
  师:圆规跟人一样,也有两只脚。不过,人的两只脚大小粗细是一样,而圆规一只脚尖尖细细,一只脚粗粗装有粉笔,同学们手头是装铅笔。这个尖脚有什么作用?
  生:固定作用。
  师:不固定行吗?为什么?
  生:不固定,就会找不到。
  师:现在谁愿意用老师这把大圆规在黑板上给大家画一个圆?
  一生上黑板试画。半途,教师故意说“让同学们看看你已经画了多少”进行打断,从学生手中接过圆规,又让学生接着画。
  师:同学们猜猜何老师为什么要打断他吗?
  生:老师想让他找不到这个点。
  结果,演示的学生还是出色地完成了画圆地任务。
  师:你是怎样找到这个点的?
  生:尖脚在黑板上有一个印迹。
  师:你真的很聪明。不过,总得想一个办法让它很容易找到?
  生:用粉笔先画一个点。
  师:现在你觉得在画圆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略)
  【点评】
  可以说,这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精彩之笔来源于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而这一教学设计又基奠于教师“对学生尊重,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等教学理念上。
  新课标在刻画知识技能目标上采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动词,在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上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动词进行刻画。上述教学片断则比较清晰地折射出两大领域目标地有效实现,有机整合。
  在认识圆规之前,学生进行试画,已经对自己画圆方面积累的个体经验进行了检测与充分发挥,找到自我感觉。也就是说,在这个环节中,“了解(认识)”“经历(感受)”这一低层目标是学生自己在学习新课前已经具备的,也就是所谓的学习起点。教师采用了自我感受、反馈交流方式进行探底、调控。然而,学生此时的圆的知识、经验、感受往往是肤浅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至少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又通过两个层面进行组织引导,促使学生对圆作进一步的探究与感悟。
  第一层面,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圆规后,对圆规的尖脚进行质疑。应该说,学生使用的圆规与教学圆规构造原理一致,但在“圆心——确定圆的位置”感受上是有一定差异的。学生在练习纸上随意画圆都能成功,因为圆心容易确定,导致部分学生对此未有感悟或感悟程度不够。教师果断采用反例法进行感受。当有学生提及尖脚不固定会找不到位置,可以说已经达到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但教师并未放手而要花许多的时间开展下面的学生上台演示活动呢?很显然,教师教学立足点是创造新的情境,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加深感受并作深层次的探索。由此有了第二层面的目标刻画。教师故意采用“破坏性”行为让全体学生体验到“圆心确定位置”的作用后,让学生说说画圆的注意点,从而让学生发至内心的自我感悟——确定圆心真的很重要。此时,三位一体水到渠成。
  令人惋惜的是,何老师由于担忧教学知识技能目标不能在本节课完成,并没有将上述理念思路贯彻到底,对“半径确定圆的大小”感受没有“圆心确定位置”来得充分。这也暴露出教师还是将知识技能目标达成为首要目标来关注考虑的思想,三位一体整合思想还是产生了偏离。当然,这也是如何有效整合三大领域目标,提升有效度等系列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急需解决的矛盾与课题。
  ,听《圆的认识》教学有感
《听《圆的认识》教学有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