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相关“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倾听与交流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倾听与交流的研究”

08-11 09:04:42  浏览次数:249次  栏目:数学相关
标签:数学题,数学手抄报, “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倾听与交流的研究”,http://www.qpx6.com
  3、优化学生发言。在动态、合作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倾听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课堂上,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的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学问。我们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后,在两个班级中各出示这样一道题: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米,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当时这两个班都有学生做错,而且错的人数差不多,我们就进行了讲评。在(1)班讲评时,是让做对的同学直接讲一遍就结束了,而在(2)班讲评时,先让做错的同学说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知道他们做错的原因在于把72米误认为是一条长、一条宽、一条高的和,教师就重点指出这里的“72米”到底指的是什么?再请做对的同学说说应该怎么做,而后同桌复述解题过程。过了一个星期,又在两个班中出示同一类型的题目,结果(1)班正确率76%,而(2)班正确率达到了得93%。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在课堂中不一定非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先回答,有时也可先让学困生或表达能力不够好的学生先来说,让这些学困生倾听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去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疑惑之处,促使他们进步。
  4、持之以恒。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到每一堂课中。倾听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可通过教师长期坚持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听问训练、听记训练,听后复述训练等等,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写一个式子,让学生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除法算式。师:12÷4生1:24÷8生2:36÷12生3:6÷2……师:15÷3生1:30÷6生2:45÷19生3:150÷30……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就会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能使学生静下心耐心听,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听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倾听习惯。
  5、恰当评价,鼓励倾听。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尊重能使人感觉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如何在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没有吝啬表扬,因为我们的表扬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对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我们即时进行口头评价,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的多认真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指出不足,我们要向他学习。”“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多棒啊!”这些评价语言没有更多的华丽词藻,也不会使学生感到飘飘然,但却给学生必要、及时、恰当的鼓励。在课堂中除了表扬,还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有时可用无声方法的激励,如竖起大拇指,脸上表现出赞许的神态;当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时,为了不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可以一边讲课,一边很自然地走到这个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或面带微笑,并用眼睛关切地看着他,提醒他注意认真听。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周下来,结合学生课堂上倾听的表现,评出班级倾听小明星。这样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更乐于倾听了。
  四、本课题的突破
  在数学课堂上进行数学式倾听所追求的是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严谨与开放之美,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只有当他人回答问题时,你去关注、协助他人思考,他人才会去关注协助你,思考你所回答的问题,让学生明确并不是发言才是参与,听取别人发言也是参与。使学生逐渐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终生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的水平,在发展数学式倾听能力的同时,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也得以有机生成。
  2、通过研究和教学生活实践,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3、通过研究和实践体验实验,使学生明白,认真倾听,不仅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同时也是尊重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的途径,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他们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积极性。
  

上一页  [1] [2] 

,“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的有效倾听与交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