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苏教版语文长江之歌:我这样读《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我这样读《长江之歌》

03-15 23:50:45  浏览次数:657次  栏目:苏教版语文
标签: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 长江之歌:我这样读《长江之歌》,http://www.qpx6.com

  
  一、放开声音读一读
  《长江之歌》,多么熟悉的一首歌。翻开课文,忍不住哼唱起来。唱完,回头逐字读一读,全诗押“AI”韵,“AI”是开口音,读起来感觉气沉丹田,甚有气势。全诗分两节,两节的结构完全相同。每节采用“你从……你向……”“你用……你用……”的句式,对仗工整。只是一个是从空间上,一个是从时间上。“我们赞美长江”“我们依恋长江”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尽依恋与赞美。
  二、写作背景查一查
  作者胡宏伟,男词作家。军人,53年出生,跟我爸差不多年纪了。这一代人,是看着我们的祖国逐步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是和祖国一起艰难成长的一代人。
  1983年,中央电视台用整整半年时间连续播出了专题片《话说长江》,这部专题片可以说是1983年中国电视的沸点,刚开播几期便造成万人空巷的播出效果。当时是什么情况?不得而知。我只记得,我们家是在我九、十岁的时候买了14寸熊猫彩色电视机,那时候应该是87、88年吧。当时一个村子也就一台电视机,况且是彩色的。所以,我们家的电视是搬到大门口像放电影一样放的。整个场上聚满了人。那时的电视本就是新鲜事物,电视也不像现在这般五花八门,龙蛇混杂。那时看的电视,都成为现在的经典。这《话说长江》里主持人娓娓的介绍,长江的各种情况,是很容易印刻在人们的脑海的。这词是在《话说长江》播过以后才填的。那么,作者对于长江的了解与情感,应该绝大部分缘自于这部专题片。况且当时正是改革开放五六年,社会发展正蓬蓬勃勃,前景一片美好的时候,作者的这份情感也会更浓厚一点吧。后读到胡宏伟本人的话:“虽然那时候我家里只有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但是片中壮丽的风光、多彩的风情,迷人的传说、文采飞扬的解说词和潇洒自如的主持人,都变成创作的灵感奔涌在我的心里,传递并感染到我的笔下。”
  我不了解长江,我很想看看这部片子。是不是看完这部片子,会油然而生依恋与赞美之情呢?
  三、字词句子嚼一嚼
  好文章值得去咬文嚼字。不懂的查一查,觉得妙的好的品一品。
  1、歌:歌唱、赞美
  2、你:第二人称,好亲切。
  3、雪山:青海南部唐古拉山脉主体,各拉丹冬主峰。各拉丹冬在藏语中指“高高尖尖的山峰”。(长江发源地。向来记不住地名。)
  4、“走来”像是散步,悠闲自在,这是一种波澜不惊的风范;“奔去”热情洋溢,追求远大目标,这是一种波涛汹涌的气势。
  5、春潮:春天的潮汐,形容气势之猛。奇怪,既然仍是表现长江波浪涛天的情景,那为什么用“走来”呢?(读飞来飞去老师的帖,他解读为初始水势平缓,曲折动人,婀娜多姿。这样的解读与走来倒是相对应的,但是,春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6、“丰采”“气概”,
  7、“甘甜的乳汁”“健美的臂膀”:将长江水比作乳汁,将长江比作臂膀。这乳汁有多甜,就蕴含着母亲对儿女多少的爱;这臂膀有多宽,就意味着母亲的胸襟有多宽。“乳汁与臂膀”,同时包含着祖国儿女对长江多么真挚的热爱、眷恋之情,如若孩子对自己的母亲,那是一份无法割舍的亲情。
  8、“哺育”“挽起”与乳汁、臂膀相对应,采用拟人手法,一位温情柔美而又顽强伟大的母亲形象展现在我面前。
  9、“雪山”“东海”这是地域;“远古”“未来”这是时间。两小节从时空不同的角度表现长江。
  “远古”什么时候?未来什么时候?是怎么形成今天的长江的?查来一段资料:
  (古长江的形成
  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的绝大部被海水所淹没。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占据,当时西藏、青海部分、云南西部和中部、贵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悔向东突出的一片广阔的海湾,海湾一直延伸到今日长江三峡的中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没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华北、西北亚欧古陆的东部,地势较高。发生于距今1-8亿年前三叠纪末期的印支造山运动,那时开始出现了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秦岭突起,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为陆地,云贵高原开始呈现。

www.qpx6.com

横断山脉、秦岭和云贵高原之间,形成断陷盆地和槽状凹地。这个时期,云梦泽、西昌湖、滇湖等相互串联,从东向西,经云南西部的南涧海峡,流入地中海,与今天长江的流向相反,这是古长江的雏形。
  今长江的形成
  发在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时的燕山运动,在长江游形成了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缓缓抬高,形成许多高山深谷、洼地和裂谷。长江中下游大别山和川鄂间巫山等山脉隆起,四川盆地凹陷,古地中海进一步向西部退缩。距今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四川盆地缓慢上升。夷平作用不断发展,云梦、洞庭盆地继续下沉。今3000-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发生强烈的喜马拉雅山运动、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长江流域普遍间歇上升。其上升程度,东部和缓,西部急剧。金沙江两岸高山突起,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显著抬升,同时形成了一些断陷盆地。河流的强烈下切作用,出现了许多深邃险峻的峡谷,原来自北往南流的水系相互归并顺折向东流。长江中下游上升幅度较小,形成中、低山和丘陵,低凹地带下沉为平原(如两湖平原、南襄平原、都阳平原、苏皖平原等)。到了距今300万年前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长江流域西部进一步抬高。从湖北伸向四盆地的古长江溯源浸蚀作用加快,切穿巫山,使东西古长江贯通一气,江水浩浩荡荡,注人东海,今日之长江形成。)
  从远古走来,一亿多年以来,长江,演译了多少动人的故事,见证了多少历史的变迁!向未来奔去,长江,又将绘制怎样的美好的画面?
  10、巨浪跌荡、涛声回荡,这是长江一贯以来的气势。多么惊心动魄。
  11、“纯洁的清流”“磅礴的力量”:这就是长江水,这就是母亲“乳汁”,不仅甘甜而且纯洁,不仅哺育着各族儿女,还浇灌着花的国土。在母亲的养育之下,孩子茁壮成长,国家蓬勃发展。而今,我们仍然依靠着长江,进行着我们家的事业,国的事业。这纯洁的清流,如何哺育各族儿女?如何浇灌花的国土?绝不仅仅是喝几口水的问题。长江,于国家各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还是得看《话说长江》。诗歌语言的精炼,也就体现在此了。“哺育”“灌溉”“推动”……这些词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我不知道的故事。
  读到这儿,我只想看《话说长江》。我想,这就是作者语言的魅力。
  由此也便明白了,作者依恋长江,赞美长江,完全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感,缘自于长江的宏伟博大,源远流长和巨大的贡献。
  四、想一想学生学什么
  1、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的精炼、对仗的工整,比喻拟人手法对于表现情感的作用。
  2、熟读成诵,积累经典。
  3、了解长江的流域、形成、作用,激发对长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怎么学?
  课前看<话说长江>
  1、听《长江之歌》
  2、读《长江之歌》,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些词句?说说,并读出这些词句的情感来。
  3、播放《话说长江》片段,或交流搜集的长江资料。
  4、教师领诵,感悟诗歌结构的特点。
  5、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
  6、背诵诗歌,推荐阅读《静思长江》《遥望长江水》,完成补充习题。,长江之歌:我这样读《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我这样读《长江之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