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教学管理课题报告《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03-14 23:10:52  浏览次数:427次  栏目:课题报告
标签:高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http://www.qpx6.com
  
  一、课题提出:
  1、现代数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
  ①重“教”轻“学”,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教师要求参与活动。
  ②重结果,轻过程,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有些教师教学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4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部分教师认为现在提倡在生活和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是否定了传统的单科教学模式;认为提倡学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怯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概念的传授;认为提倡学生的体验学习就是学生的自由活动,从而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面对较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本课题试图通过“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研究与实践,立足提高广大高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儿童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使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更具实效。
  二、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来源于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这一概念才频繁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才引起了世界各国同行之间的关注。
  所谓“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一种无效教学。同理,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教学策略不是教学方法,而是方法的方法。例如:引导探究性策略、引导活动性策略、引导接受性策略。
  教学策略不仅重视“教”,而且重视“学”,强调教和学的相互作用,注意学生的意义建构。在强调教师“教”的同时必须强调学生的“学”,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学策略,时刻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要充分考虑和研究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是它的主体性。具体地说,按教学活动的进程通常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教学策略。
  三、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的需要层次学说和人的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的学说;
  2、《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美国NCTM数学课程标准认为,由于时代的发展,数学教育的目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信息社会中,数学教育具有四个方面的社会目的:第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数学素养的劳动者;第二,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第三,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机会;第四,使学生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
  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能基于他们“从前的经验”建构一个新的知识。知识必须经由学生自己的科学方法检验后才能获得。知识必须经由学习者的自我尝试错误后进行同化,再经认知冲突即自我调适后才获得。学习是主动的、建构的及目标取向的过程,它的特征是“由内向外发展的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建构科学的教学策略模型。使得广大一线教师能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工作框架,形成教学策略设计的一般程序。通过实验验证说明课堂教学策略模型的实施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认识潜能的发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使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有长足的提高,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课堂教学策略模型会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修正,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认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必须关注以下内容:
  1、学生的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教学中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教师需要具备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二)研究内容:
  为此我们确定以下研究内容:
  1、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如何构建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3、如何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乐学;
  4、算法多样化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6、如何合理使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五、教学研究成果:
  (一)优化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物质基础。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
  1、认真钻研教材是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

[1] [2] [3]  下一页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