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科学教学小学科学课堂实录《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堂实录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堂实录

03-16 18:14:37  浏览次数:360次  栏目:小学科学课堂实录
标签:小学科学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堂实录,http://www.qpx6.com
  师:就大家今天所做实验的发现,那些能使土豆浮起来的都是用的什么样的物体?
  生:可以溶化的物体。
  师:小米没这样的特点吗?
  生:没有。
  师:是不是小米放得太少了?
  生:不是,它不能溶化。
  师:现在土豆又在糖水里浮了起来是怎么回事?
  生:我们这组土豆浮起来的原因是放的是可溶化的糖,而且放到了一定的量。跟土豆在盐水里浮起来的道理一样。
  生:土豆比同体积的糖水轻,所以会浮。
  (教师板书:土豆比同体积的糖水轻,会浮。)
  师:糖水、盐水和清水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糖水、盐水里面是加了东西,而且是可以溶化的。
  生:糖水和盐水有味道,清水没有味道。
  生:糖水和盐水是两种东西混合在一起的液体,和清水不同。
  生:糖一溶化,就使水的浮力变大,使土豆浮起来了,盐也是一样的,清水不行。
  师:土豆比同体积清水重,它会沉下去,比同体积盐水轻,它会浮起来,在重量方面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水的重量改变了!
  生:我觉得是盐水比清水重。
  师:怎样表达更科学?
  生:盐水比同体积的清水重。
  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做一个实验比较一下?做这个实验需要些什么?
  生:需要两个杯子,上面都刻有量数。
  生:两个杯子里面的水要同样多,一个杯子里面放盐水,一个杯子里面放清水,放在天平的两边看谁重。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天平及量杯,演示盐水、糖水与同体积清水重的比较,使学生发现确实盐水、糖水比同体积的清水重。)
  评:进一步明确“水”的重量不同是造成土豆沉浮的原因,并使用了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体现了科学研究的过程特点,对儿童理解科学很有益处。
  师:看到了这样的实验结果,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水是有重量的,加了东西的水,肯定比没加东西的水重。
  生: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放了糖或放了盐的水,为什么会比同体积的清水重?
  生:一杯是清水里面没加东西,一杯是清水里面加了糖,糖是可溶化的物体,它溶化在清水里以后,加重了清水的重量,所以比清水重。
  师: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分析吗?
  生:同意。
  评:儿童对科学表现出了穷追到底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合乎逻辑地解释了盐水、糖水都比清水重的原因,真是令人佩服!
  师:我这有一个小瓶子,放在清水中它会沉,放在盐水中它不沉不浮,你有什么办法让它全浮起来?
  生:放非常非常多的盐。
  师:这是什么道理呢?
  生:加了很多盐的盐水会比同体积的少加盐的盐水要重,瓶子才能浮起来。
  (教师请同学们回去后思考课本中的一幅插图所呈现的一个现象:杯中有三层液体,从下到上分别是糖浆、水和油。其中,葡萄浮在糖浆上,塑料浮在水上,软木塞浮在油上。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总评: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是很有吸引力的,但难度大,通过多次试教,我们发现学生学习这个内容缺乏知识基础,因而补充了对沉浮奥秘的学习,为本课的研究作了铺垫。有了这样的一个知识基础,再结合土豆在水中的沉浮这一研究主题,教师自然地、不留痕迹地设计了有结构的材料:一是各组盐的多少不同,二是可溶物糖与不溶物小米,通过对这些有结构材料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去探究、思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认识,形成了初步的概念。引用张之仁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让学生收获了“麦子”,引用兰本达的话来说,就是让学生沿着概念箭头前进,这在本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上一页  [1] [2]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堂实录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堂实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