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版语文《枫桥夜泊》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

《枫桥夜泊》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

03-16 00:09:23  浏览次数:982次  栏目:教科版语文
标签:教科版语文课件,教科版语文教案, 《枫桥夜泊》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http://www.qpx6.com

  
  枫桥夜泊
  教材说明
  〔解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夜泊枫桥时写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自己的深沉愁绪。诗人在一个深秋的子夜,泊船时不能成眠,那夜半的钟声从古老的佛寺传来,悠扬回荡,衬托出夜的静谧,使不眠的旅人更添愁绪。
  〔结构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从远景描写着笔,首句写了三种景象:落月、乌啼、满天白霜,接着在秋月渐落的背景下描写近景中的枫叶和渔火,同时抒发愁情。后两句点明了诗中景物的具体地址在姑苏城外的客船上。一个“到”字准确地勾勒出钟声由远而近的听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对愁眠”的心境。
  〔语意理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忧愁难眠。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深夜难眠走出船舱所见到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等景,诗人想到秋天来了,夜已深,鸟归巢,而自己漂泊不定,流浪异乡,不禁愁绪满怀,难以入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里,夜半敲响的钟声传到客船上。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深夜所闻,用山寺的钟声衬托出夜的静寂空旷,更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愁苦。
  〔写作特点〕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题为“夜泊”,实际是写夜半时分的景象与诗人的感受。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密切相关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此时月已西沉,树上栖鸟大概因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叫;“霜满天”实为霜满地,深夜时诗人感到寒冷侵骨。第2句是写诗人情感,由于诗人感到茫茫的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花,羁旅他乡,孑然一身,思乡的愁绪袭上心头,彻夜难眠。寒山寺里的钟声在半夜时分传到客船上,他都听得清清楚楚,诗人的愁思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景象描述表达出来的,愁怀与幽静清冷的氛围和谐地统一在水乡的秋夜里,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完美效果。
  2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写景,有静(月落、霜满天)、有动(乌啼、钟声)、有明(江上渔火)、有暗(夜半月落)、有江边(江枫、寒山寺)、有江上(渔火、客船),几组景物的对照搭配颇具匠心:秋夜景色昏暗迷蒙,江上渔火星星点点,江边枫树模模糊糊,寺内钟声悠扬绵长。这些既互相对比,又互为衬托,在这种夜景中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诗人的那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枫桥夜泊》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
《《枫桥夜泊》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