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版语文《乌衣巷》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

《乌衣巷》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

03-16 00:09:25  浏览次数:989次  栏目:教科版语文
标签:教科版语文课件,教科版语文教案, 《乌衣巷》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http://www.qpx6.com

  
  乌衣巷
  教材说明
  〔解题〕
  这首诗是刘禹锡《金陵五题》的第二首,通过今昔对比的方法抒写诗人的怀古之情。乌衣巷是今南京市东南的一条巷,是东晋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居住的地方。
  〔结构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作前两句着意描写朱雀桥边的野草野花,草长花开都表明时令特征,但“草花”之前加上一个“野”字,这给景物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加上这些草花是长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暗示昔日曾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荒凉冷落。
  后两句写四百年前王谢大户堂前的燕子(当然属想象,燕子寿命再长也不可能活400多年)飞入普通的百姓人家,暗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从昔盛今衰的对比中表现作者对沧海桑田、历史的巨大变化的无限感慨。
  〔语意理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惨淡西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昔日王谢大户堂前的燕子,如今飞进普通百姓人家。
  〔写作特点〕
  这首诗出色地采用对比方法来抒写怀古之情,通过景物描写渲染环境气氛,形成今昔对比,抒发作者感慨。其特点是明写今之衰而暗写昔之盛,“野草花”“夕阳斜”是描写朱雀桥和乌衣巷残破之景。“堂前燕”一笔,极其精练含蓄地进行今昔对比,过去王导、谢安等豪门大族繁华的高堂华屋,现在已换作普通老百姓的住所,人去楼空,只有燕子还来这里寻找旧巢穴,揭示出前联的诗意,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人生变化的无穷的感慨。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大致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其意境和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古诗意境相配的音乐。
  〔教学时间〕
  1课时。
  〔阅读建议〕
  读学这两首古诗,主要是通过诵读增加积累,体会意境,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不要过于强调理解诗意,只要学生大致明白,能够体会其意境和情感就行,重点要放在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上。
  1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你读我读)。
  自由读诗,多读几遍,要读通顺、读流利。
  2对照注释,初步理解(你说我听)。
  同桌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就行,不必强调诗句译文的规范准确。
  3感情朗读,体会意境(你读我听,想象意境)。
  多媒体出示诗的画面和朗读节奏的提示。让学生自主品读,同桌合作读读听听,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教师可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朱雀桥边\野草花,江枫\渔火\对愁眠。乌衣巷口\夕阳斜。姑苏\城外\寒山寺。旧时王谢\堂前\燕,
  夜半\钟声\到客船。飞入\寻常\百姓家。
  4配乐朗诵,升华感悟。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配上合适的音乐,营造氛围,体验感悟。
  5检查生字。
  本课只有三个生字,可再挑学习困难的学生认读。
  6实践活动。
  (1)可查阅图书或上网,再找一些描写名胜古迹的古诗,同学交流。
  (2)选其中的一首古诗画一幅画,或者假设自己是其中的一位诗人,用现代语言描述自己所

www.qpx6.com

受到的诗中的景象。
  资料
  〔张继〕生卒年不详,中唐时期湖北襄樊市人,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考中进士,当过管盐铁业务的财政官员。张继的诗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关切时事,写景状物,风格自然清新。他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很少,还不足五十首,但《枫桥夜泊》却广为传诵。苏州的枫桥和寒山寺因为这首诗而成为游览名胜。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的许多诗歌,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针砭时弊,观点鲜明,语言生动,风格清新,寄意深远。
  ,《乌衣巷》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

《《乌衣巷》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