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版语文《寓言两则》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寓言两则》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03-16 00:11:00  浏览次数:340次  栏目:教科版语文
标签:教科版语文课件,教科版语文教案, 《寓言两则》教材说明、教学建议,http://www.qpx6.com
  B.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了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
  C.大雁教给它飞的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又自满地嚷着:“知了!知了!”
  “只听了几句”、“不耐烦”、“只试了几下”“嚷”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和“知了!知了!”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了知了学本领时没有耐心又不虚心的形象。
  在学习《蜗牛和蚯蚓》这则寓言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蜗牛和蚯蚓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来分析它们的形象,从而悟出道理。“到墙顶上去”是蜗牛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它不理会蚯蚓的嘲笑,努力地、不断地向上爬,最后终于爬到墙顶上了,实现了自己心中的目标。而蚯蚓却没有理想,又嘲笑别人,睡大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不懈的努力就会成功;满足于现状,害怕辛苦,是不会改变生活的。
  在交流对“这则寓言对你有哪些启发,你对寓言中的‘人物’有哪些看法”的问题时,教师要设法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甚至是“逆向”思维。例如《知了学飞》中,知了学本领时不认真、没耐心、不虚心是不对的,可是如果当时大雁能及时地对知了进行批评、教育,让它认识到自己这样做是学不会的,帮助知了及时改正错误,知了就能和大雁一起飞了。
  对于学生不正确的价值取向,教师及时纠正,使学生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⑷指导朗读和复述。
  《知了学飞》中,知了“东张西望”“爬来爬去”的神态和动作要重读,文中两次出现的“知了!知了!”在读时

www.qpx6.com

适当夸张,以突出知了的自满和不耐烦。最后的“迟了!迟了!”可拖长声音,以表现知了的无限懊悔。
  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丰富故事情节,也可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2.积累内化。
  ⑴自选词语。理解和抄写自选词语,增加词语积累。
  ⑵通过复述课文增加语言积累。
  ⑶课后“照样子写词语”,引导学生积累一些这样的四字词语。
  3.识字写字。
  ⑴认识“寓、懊、蜗、蚯、蚓、墙”这6个字,可让学生通过组词和读句子的方式来识记。
  ⑵在要求学会的13个字中,注意指导“嚷”字的书写。这个字的结构在书写时不好安排,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字的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展”字要写得舒展、好看,就要把第七笔的“一”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继”字的最后一笔是“”,写时要注意笔顺。“翅”读“chì”不读平舌音“cì”。
  其余字的字形特点在前面的教学中出现过,可让学生凭借自己已学过的方法来观察,自己书写。
  4.迁移练习。
  ⑴书写生字,抄写词语。
  ⑵复述课文或分角色表演课本剧。
  ⑶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等书。开一次寓言故事会。
  资料
  〔寓言〕寓言就是寄托之言。它是寄托了一定道理的故事。篇幅短小,大多只有二三百字。常常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件事的轮廓,并含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领悟,从中获得教训。寓言的情节简单,常采用夸张和拟人手法。常在开头或结尾处点明寓意的主旨,给人以启迪。
  

上一页  [1] [2] 

,《寓言两则》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寓言两则》教材说明、教学建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