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统计》教学案例与反思

《统计》教学案例与反思

06-30 03:05:32  浏览次数:981次  栏目: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标签: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数学教学案例范文, 《统计》教学案例与反思,http://www.qpx6.com
  
  《统计》教学案例与反思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三册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内容,从第一册就有所涉及。教学中让学生走入真实、有趣的情境,提出有意义的现实问题,亲身经历调查、统计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完成统计图、表,并了解与第一册《统计》的有所不同,积极地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和推测。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教学内容,是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比,最重要的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因为统计的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代表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以后还会学习用1格表示5、10或更多的单位。
  片段与反思:
  【片段一】
  结合生活,激情引趣
  出示四季美丽的图片。(课件出示、教师朗诵《四季歌》)
  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一起看看吧!(播放课件,四季图)。你们从片子里看到了什么?你们喜欢什么季节呢?为什么?
  生1:我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
  生2: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有好多美丽的花。
  生:......
  师:其实我也喜欢夏季,因为夏天可以穿漂亮的裙子哟!
  师:隔壁二(6)班同学,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的人数画成了一幅图,(课件出示《最喜欢的季节》的统计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1:我发现喜欢秋天的人最多。
  生2:我看到了喜欢春、夏、秋、冬的各有几人。
  生:......
  我们是根据以前学过的统计初步知识知道的,那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简单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等效果将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将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学习相连,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让他们从背景材料中去发现,去探索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愉快中回忆统计初步知识,这样不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巧妙复习了旧知,而且很自然的引入新课。学龄儿童对色彩鲜艳物品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和探究兴趣。新课开始后,我顺应学生心理趋势,用多媒体出示的四季鲜艳画面和优美音乐下伴着老师的朗诵深深吸引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片段二】
  巧设问题,创设情景
  师:秋天真美呀!树叶儿黄了,在这色彩斑斓的季节里,学校准备带我们去秋游。恩施有那么多有名、漂亮的景点(出示龙麟宫、民族大观园、森林公园、儿童乐园景点图案),所以学校决定这次秋游的目的地由同学们自己来决定。你们想去哪儿?
  生:......
  师:哟!大家都想去很多美丽的地方,那就请你们拿出小纸条,在你最想去的地方下面画上一个记号,注意只能画一个。(收集卡片)
  秋游最想去的地方
  <?xml:namespaceprefix=vns="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师:现在同学们的卡片都在老师手上,你最想知道什么信息?
  生1:我想知道想去那里的人最多。
  生2:我想知道想去儿童乐园的有几人。(学生最为感兴趣的地方)
  师:请四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人数,可以用画○、画□或画?等方法。(老师可适当的添加自己的一票,以便统计的数据全是双数)
  记录完后得出结果,并总结什么方法最简便,引出画“正”字的方法又快、又不宜出错。并把数据填在课件中的统计表里。
  秋游最想去的地方
  【反思】
  在教学中我没有采用过去那种老师告诉数据,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的方式。而是利用当地民族旅游特色,一边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操。一边用学生喜欢集体活动这一特点出发,让他们亲身体验选择、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由于调查方法不同,记录数据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让学生用画○、画□、画?等方法体现收集数据的多样性,最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出方便、常用的方便的“正”字法。
  这个环节我的问话有些不妥,其实我认为学生可能会采用“举手”或“分开站”等更直接方法统计数据,但课堂上学生并没能说出来。我分析如果在整理数据之前先启发学生自己寻找方法去整理繁杂的数据,孩子们可能会在更开放的教学空间中得到更宽敞的思维平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我意识到问话环节的不对,在后面的练习中我补充了“举手”等整理数据的方法。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中还应改善之处。这样才能真正的营造一个思维的空间。
  【片段三】
  围绕新知,合作探究
  师:在整理数据画统计图时发现想去大观园的人数超过了老师准备的格子,这该怎么办呢?(讨论)
  生1:再在上面画几个格子。
  生2:把它画在旁边的格子里。
  生3:可以一个格子表示两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些,为什么?
  生4:我觉得画在旁边的格子里不好,因为那样土就混在一起了,这样不好看,不容易分清。
  生3:我觉得一格表示2个人好,因为那样10个格子就可以表示20个人。
  师:你们太棒了!想了这么多好办法,真了不起!你们更同意谁的意见呢?为什么?
  请学生在前面演示1格表示2个单位的画法,并在统计图上图颜色。
  【反思】
  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动力源泉。这里利用已收集的数据而“方格不够”的实际和学生以掌握的统计图基本绘制方法,巧设疑难,为孩子提供思维空间。在这里我安排了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能互相启发。由于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孩子们更是乐此不疲地去发现、尝试。最终用他们自己想出的“一个方格代表2个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从清楚、美观的角度思考把统计图创造出来。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也为以后学习用“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学习作铺垫。同时在操作中感悟了“替换”、“对应”的数学思想。
  【片段四】
  巧设疑难,深化新知
  师:儿童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玩具(课件播放玩具录像),你们玩过这些玩具吗?最喜欢玩什么?
  生:......(看到玩具片段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
  师:最喜欢玩过山车、海盗船、碰碰车、高空飞机的分别举手,但注意每人只能举一次。(在老师的参与下有意识出现单数的情况)你能把刚才统计的全班《最喜欢玩的玩具》的统计图完成吗?学生小组完成。
  生1:呀!老师,那喜欢玩海盗船的有11人怎么画呢?
  师:哎呀!是呀!这可怎么办呢?那就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吧!(鼓励学生小组讨论)
  生2:那可以用半格来表示。
  生3:我可以左、右半格来画。
  生4:我觉得这样不好,应该上、下半格来画。因为我们看统计图时是看竖条上面对着几,如果左、右半格画,可能会使别人看不清楚。
  (学生画后展示作品)
  【反思】
  这里我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具来调动新课后疲倦的情绪,过山车等玩具的图片出现把孩子们带到了游戏的乐园。他们都争着说什么好玩、什么有趣。这正是我所需要的。让孩子们用“举手”等形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完成练习。我在单数这个环节中没有直接传授画的方法,而是给孩子空间想象。但我没想到,孩子会说出分左、右半格来画的方法,还展开了到底那种方法好的辩论。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能简单的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转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片段五】
  课堂延伸,感受统计多样性
  儿童乐园好大呀!不知道你们玩累了没有,我可有点口渴了,来点儿饮料怎么样?可同学们的口味不一样,拿出手中的乒乓球,向自己喜欢喝的饮料前管状通明条中投进去。来选定同学们最喜欢喝的饮料。

[1] [2]  下一页

,《统计》教学案例与反思
《《统计》教学案例与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