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相关“小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小结

“小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小结

05-11 04:30:29  浏览次数:830次  栏目:数学相关
标签:数学题,数学手抄报, “小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小结,http://www.qpx6.com
  
  “小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小结
  一、加强实验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师对培养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认识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一步步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作为有历史责任感和专业追求精神的学校领导者和教师,正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着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他们与时俱进,成为最具活力的教育创新的实践者;他们不懈地学习与探索,渴望深刻地把握课程与教学的规律,对已有的经验作出适当的理论概括;他们更渴望能得到有价值的指导。因此作为一个新型的教师,应时时有一种危机感,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转变观念,成为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掌握一定教育艺术的科研型教师。鉴于此
  1、我们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了一些专业理论指导丛书。如《教师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素质教育指要》,《数学教学实施指南》,《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建设理想课堂》等等,写出了学习体会。
  2、组织教师观看专家教授及优秀教师的讲座和课堂教学光碟,博采众长,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3、积极参加市内的教学大比武、优质课竞赛及教学研讨等活动,回来在校内进行交流,主讲示范课,然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课和教学反思活动
  通过学习,老师们的认识得到大大提高,大家一致认为:过去的课堂,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的改变,以及教师是否实施了有效的教学活动,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老师们认识到学生的有效学习应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等诸多方面,而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有效学习习惯”应是我们教师追寻和探索的目标之一。
  二、着力进行培养学生传统学习习惯的研究
  第一阶段,我们着重于培养学生传统学习习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前预习习惯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养成预习习惯,促使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预习,是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方法先行求知,预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会增进他们的求知欲,上课会更认真、更主动地参与到上课的讨论与学习中去。
  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上课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如何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呢?那就要教会学生预习的好方法。
  预习的方法通常是:弄清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学生预习后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时就会更专注。这样做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作用。指导预习,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懂,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
  2、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生课前必须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等候老师来上课,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上课时,坐得住,能静下心来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积极参与课堂的一切活动,边听边思考,这都是听课习惯。老师把课堂纪律、学生听课习惯调控好了,教学质量会稳步上升,做到事半功倍。我们曾有位同事她教五(1)、(2)班数学,由于课堂效率不是很高,对学生上课习惯抓得不到位,她尽管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到教学上,占用了不少自习和短线学科的时间,最终教学成绩还不理想,比五(3)班的各项指数低了八~二十个百分点。我新学期接她两个班,即六(1)、六(2)班,首先就从上课纪律,听课习惯抓起,严格要求学生全面参与课堂,不允许一人开小差,如有特殊情况一定把他们管理好后才开始讲课,除学校规定的标准课时外,我从没多上一节课。就这样一学期下来,我的两班各项指数(均分率、高分率、及格率、综合指数)都与六(3)班持平,原来最差的六(1)班高分率还高出4个百分点。可见课堂听课习惯之重要。
  学生听课的习惯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师反复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曲线的特征。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时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做作业时注意力要集中。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即时更正,做作业要字迹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
  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精心设计,数量要少而精,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仅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要求学生完成出高质量的作业,还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如数学学科中多一字或少一字,解题步骤就会发生变化;单位名称是否统一是学生常忽视的问题;带错计量单位也是学生常犯的毛病;什么几何图形需用什么计算公式学生亦常犯错误……因此都应长期培养学生仔细审题。
  其次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格式,字迹工整。书写仔细规范相当重要,由于不认真书写造成的错误在小学生中相当普遍。比如数字写不清让人误判的:“0”和“6”、“3”和“7”、“1”和“7”、“3”和“5”等;还有写不清造成脱式时看错的;“-”号与后面的“1□”靠太近当成“+”号的;分数约分时书写不规范或上下靠太近造成的错误频频出现;“%”和前面的“0”混淆的……学生的书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老师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培养,这是保证作业质量的核心!
  此外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认真运算和验算的好习惯。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作业的坏习惯。有不少老师喜欢把作业安排给家长辅导完成,有的还要求每天“签字画押”,对此,我们的观点是很不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短期看作业质量有提高,但长期下去,还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性和思维的惰性。所以要独立作业、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自我评价作业主要包括检验、估计和自我改正错误、自我评分等方面。检验主要是检查理解题意是否正确,数量关系是否找对,列出的算式是否合理、符合题意,有无漏写现象,计算时运算顺序和结果是否正确等。估计,主要是对答题进行估计。检验和估计后发现错误,就要找原因,自觉地改正错误。
  三、几点思考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
  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一个新旧反复的过程,这时教师不应操之过急,注意耐心个别纠正,及时提醒即可,也能稳定下来,而这个过程教师必须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严格训练,不然将事倍功半。
  (二)学习习惯培养是多方面的,纠正一个坏习惯比培养好习惯更难。
  一个学生在学习时,会涉及许多习惯的养成,而作为一个教师,平时应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而培养方法也是因人而异,让学生用好习惯来取代原有的坏习惯很难,培养习惯应从小抓起,年级越低越好抓,纠正坏习惯越及时越好。
  (三)素质教育中培养学习习惯应有一席之地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人认为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足取,是浪费时间,多此一举,不应过分重视。我们觉得这种看法有失偏颇,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全面发展,而这其中包括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智力因素是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必备能力,而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和维持系统,起着发动、定向、调节和强化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为获得成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我们不该轻视。
  ,“小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