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版语文《那只松鼠》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那只松鼠》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03-16 00:12:13  浏览次数:377次  栏目:教科版语文
标签:教科版语文课件,教科版语文教案, 《那只松鼠》教材说明、教学建议,http://www.qpx6.com

  
  6、那只松鼠
  教材说明
  〔解题〕
  松鼠是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外形略像鼠,比鼠大。尾巴蓬松而且特别大,生活在松林中。
  “那只松鼠”,是强调特指曾经有那么一只松鼠,“我”连续好几个晚上都梦见它。那只松鼠与“我”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结构分析〕
  课文讲述了“我”与一只松鼠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中间回忆了捉、放松鼠的过程。根据行文特点,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我”好几个晚上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回忆“我”捉、放那只松鼠的过程。这一部分根据事件发展的经过还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写“我”逮住了一只松鼠。
  第二层(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补写“我”逮住那只松鼠的经过及自己心情的变化。
  第三层(第七自然段),写“我”放了那只松鼠。
  第三部分(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写“我”和女儿都忘不了那只松鼠。
  〔语意理解〕
  “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的一下蹿上了树梢。”
  “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儿,‘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
  这两段描述,使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小松鼠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又生动又有趣,为后面放松鼠作了铺垫。
  “但是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古怪”是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松鼠古怪的目光,使“我”震动,甚至身体有点儿颤抖,从心底里感到它的可怜并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所以“我”才决定放走它。
  “我惶恐不安地看着女儿,女儿竟一点儿也没有怪我的意思,依旧稚气未脱地沉浸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深情地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的身边了吗?’”
  这一段主要写“女儿”对松鼠的深情和关怀。开头写“我惶恐不安地看着女儿”,因为“女儿常吵着要一只小松鼠”,当“我”讲了捉又放松鼠的故事时,惟恐女儿责怪我放了它。没想到女儿再没有提起要小松鼠的事,反而关心它是否回到了妈妈的身边,可见“我”讲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女儿,“我”和女儿的想法达到了一致,喜爱那只松鼠、关心它、忘不了它。
  “我笑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看来,女儿也忘不了它———那只松鼠。”
  这最后一段话,写“我”跌宕起伏的思绪终于平静了下来。“一块石头落了地”是比喻。心情由提心吊胆到最后归于平静。女儿态度的变化使“我”感到宽慰。最后一句话,紧紧扣住题目,令人感动。
  〔写作特点〕
  1.细致的心理描写。当看到毛茸茸的小松鼠灵活地跳上跳下时,文章写道:“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小松鼠。”“我兴奋无比,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松鼠王国。”这都表现了“我”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很久很久,我就这么阴沉地看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如此这般古怪地看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这段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我”对小松鼠的可怜和同情,把小松鼠人格化了。
  2.用插叙的方法增强了表

www.qpx6.com

力。开头先说梦见了那只松鼠,然后再插叙逮和放的过程,引起读者的兴趣,再说把这件事告诉女儿的情形,最终才一块石头落了地,除去了担心。这样写跌宕起伏,饶有情趣。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感受文中“我”和女儿对小松鼠的怜爱和他们善良的性格。
  2.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3.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流露的对小动物的怜爱之情,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解题。让学生看课题,从文题中可以判断,这篇课文内容与松鼠有关。《那只松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读书。
  ⑵自读课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来充分读文。通过独立读文,基本达到正确、流利,并对全文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我”捉了那只松鼠,但又把它放了。
  ⑶理解课文。这篇课文叙述的顺序是倒叙。在学习时,可以先学第四~七自然段,也就是“我”捉、放松鼠的过程。让学生运用合作、互动的形式,先自己学习这一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出这部分记叙的顺序:发现松鼠———捉松鼠———放松鼠。并按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文。
  在读“发现松鼠”这一内容时,通过文中的“毛茸茸”“活泼”“伶俐”“可爱至极”“小精灵”等词语,感受松鼠的惹人喜爱和“我”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也是“我”除了要满足女儿的愿望以外的另一个捉它的原因。写“放松鼠”的第五、六、七自然段最为生动、感人。作者把松鼠的目光进行了人性化的描写,触到了“我”的心灵深处,激发了“我”对它的怜悯,最终做出了放走松鼠的决定。文中蕴涵的这些丰富情感,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有感情地阅读中去感受。同时抓住第六、七自然段结尾的省略号,引发学生想象:假如自己就是这只被俘虏的松鼠,那目光里饱含的是什么,脑子里会想些什么。
  ⑷简单渗透倒叙方式。可启发学生回答:课文哪里还告诉我们“我”放走了松鼠呢?这样,学生就会抓住课文的开头、结尾。这时,教师可以顺势讲解:事情发展的结果在课文开头就交代了,这样的叙述便是倒叙。
  ⑸情感深化。读课文的后三个自然段时,让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听了女儿的话,“我”为什么“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从而去体会女儿本性的纯真、善良。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
  2.积累内化。
  ⑴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七自然段,在读中领悟用词的准确、生动。
  ⑵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3.识字写字。
  ⑴布置学生在学文前对本课的生字进行预习,初步认识这些生字。
  ⑵在第二课时对学生的认字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读卡片,也可以设计游戏、竞赛的方式来进行。
  ⑶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时,可有侧重点地指导典型字,其余的可让学生独立抄写完成。如:“鬼”,第六笔的撇是穿过“白”字写下来的;“逗、叹、含”三个字中都有“口”,可是写法却不同,在对比中找出每个字中“口”的写法变化。
  ⑷教师自行设计练习,巩固识字效果。
  4.迁移练习。
  结合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结尾处的省略号让学生去扩展想象。
  ,《那只松鼠》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那只松鼠》教材说明、教学建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