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版语文《池上》、《风鸢图诗》、《所见》古诗赏析及教学建议

《池上》、《风鸢图诗》、《所见》古诗赏析及教学建议

03-16 00:13:48  浏览次数:892次  栏目:教科版语文
标签:教科版语文课件,教科版语文教案, 《池上》、《风鸢图诗》、《所见》古诗赏析及教学建议,http://www.qpx6.com

  
  古诗三首
  教材说明
  池上
  〔解题〕
  池上,即池塘之上,点明了处所。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的是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背着大人划船采莲的有趣场景。
  〔结构分析〕
  前两句为第一层,写小女孩背着大人划船采莲回来,以为不会被人发觉,后两句为第二层,写小船冲开浮萍,出现了长长的水痕,完全暴露了她的行踪。
  〔语意理解〕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娃”,指小女孩。“艇”,指轻便的小船。这两句是讲,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背着家人,偷偷撑着一只小船,到池塘深处采白莲,采完悄悄地回来了。这是一幅“偷采白莲图”。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不解”,不知道。“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在水面。这两句是讲,她以为自己的行动很隐蔽,不会被人发觉,可是她没有想到,小船驶来时,冲开了水面的浮萍,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完全暴露了她的行踪!这是一幅“浮萍泄密图”。
  〔写作特点〕
  1.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没有华丽的词藻和雕琢的痕迹。
  2.挑选细节,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真实而细微地展现出特定的客观事物,使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
  风鸢图诗
  〔解题〕
  风鸢,即风筝。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多年前,风筝就在中国出现。明代著名才子徐渭是个风筝迷,常以风筝作为绘画、写诗的题材,留下了数十首咏风筝的题画诗,形象地反映了明代民间放风筝的盛况。教科书所选这首《风鸢图诗》就是其中非常有名的一首。
  〔结构分析〕
  前两句为第一层,写所见;后两句为第二层,写所想。
  〔语意理解〕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找来搓线的东西搓成丝绵线,搓得老长老长用来放风筝。“千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千寻”,虚指,意思是很长很长的线。
  “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
  需要得到春风多大的力量,才能带着这群孩子飞到蓝天之上。“消得”,需得到。“儿辈”,指放风筝的孩子。
  〔写作特点〕
  先描写搓线、放风筝的场景,接着联想到春风送儿辈上青天,思路开阔,想象丰富。
  所见
  〔解题〕
  所见,即所看到的。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夏日里偶然所见的一件小事,短短的二十个字,表现了农村牧童自在活泼的神态和热爱自然的朴素感情,反映了诗人乡居时怡然自得的闲情逸致。
  〔结构分析〕
  前两句为第一层,写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歌儿,这是摹景;后两句为第二层,写牧童忽然又不唱了,这是写心。
  〔语意理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讲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这是一幅“牧童行歌图”。“振”,震荡的意思。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林樾”:“樾”,一是指两木交聚而成的树荫,一是指道旁成荫的树。结合诗句理解,当取后一个意思。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讲牧童走着走着,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着向树上望去。这是一幅“牧童捕蝉图”。“意欲”,心想。“鸣蝉”,叫着的知了。
  〔写作特点〕
  “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前两句诗写动态

www.qpx6.com

描绘了牧童活泼愉快的情态;后两句诗写静态,刻画了牧童的机智灵活。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三首诗。
  2.认识5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情趣。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推荐阅读材料投影片。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一、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诗句。
  二、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说说三首诗所写的内容。
  2.指导朗读。古诗的音乐性很强,讲究韵律和平仄,读时注意节奏,音节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才显得更有韵味。
  三、比较阅读,赏读古诗。
  1.你对哪首古诗最感兴趣,说说你的理由。
  2.请同学们找出这三首古诗中你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选这一句。
  四、指导背诵,注重方法。
  指导学生练习背诵要讲究方法,让学生觉得背诵也并不枯燥,能喜欢上背诵。
  方法一:提问记忆法。如《池上》这首诗,教师可以这么提问:“一个小女孩在池上悄悄地干什么呢?”学生以前两句来回答。教师再问一句:“她是怎么样暴露踪迹的呢?”学生再背后两句。
  方法二:“二首”完形法。即抓住每首诗的首句和每句诗的首字来完成背诵。
  方法三:动作演示法。如做搓线、放风筝的动作,学生背《风鸢图诗》。
  五、认读生字,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题画》《园果》《溪居即事》三首与儿童有关的古诗,选你最喜欢的一首背诵。
  题画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注〕却关:抽出门栓。
  园果
  〔唐〕王建
  雨中梨果病,每树无数个。
  小儿出入看,一半鸟啄破。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却关:抽出门栓。
  资料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他曾以唐穆宗的年号“长庆”为集名。与元稹共为新乐府运动的领袖,世称“元白”。他写诗非常刻苦,常常“酒狂又引诗魔发”,故有“诗魔”之称。主要著作有乐府诗《秦中吟•买花》,七言古诗《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辑有《白氏长庆集》。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天池、田水月等,明代山阴人。他是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且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深远的影响。著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等。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清代文学家、诗人。浙江钱塘人。曾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县知县。他主张诗应该抒写性情,因此多数作品抒发其闲情逸致。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和文言笔记小说《子不语》等。
  〔风筝〕又称“纸鸢”“风鸢”“木鸢”。北方多称“纸鸢”,南方则称“鹞子”。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鲁班因看到鹞鹰在天空盘旋飞翔受到启迪,曾“削竹为鹞,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和他几乎同时代的思想

www.qpx6.com

和科学家墨翟也曾用三年时间,制成木鸢,能在天空中飞翔。汉代发明造纸术后,风筝改用纸糊制作,称作“纸鸢”。到五代时,李邺加以改进,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微风吹动,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明代著名才子徐渭常以风筝作为绘画、写诗的题材,留下数十首咏风筝的题画诗,形象地反映了明代民间放风筝的盛况。
  ,《池上》、《风鸢图诗》、《所见》古诗赏析及教学建议

《《池上》、《风鸢图诗》、《所见》古诗赏析及教学建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