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三年级上册介绍
三年级上册依然延续第一学段的教科书结构方式,采用主题单元的方式建构全册教科书。从本册开始在主题单元后增设了选读单元。全书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教科书主题单元阅读主体课文
快乐读书屋
能说会写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七色光
选读单元
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整体脉络清晰,形式简洁,更加努力地简化头绪,加强整合,致力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加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全册教科书共分为8个主题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第一单元,亲情故事;第二单元,可爱的动物;第三单元,爱国志士;第四单元,自尊自强;第五单元,珍视友谊;第六单元,科技发明;第七单元,自然风光;第八单元,理解他人。
阅读板块共有主体课文16篇(每单元2篇),“快乐读书屋”的阅读材料16篇(每单元2篇);“能说会写”板块安排了口语交际和习作各8次;每个主题单元后均设有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选读单元中安排8篇选读文章。
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编写意图简介如下。
一、选文
本册教科书主体课文和“快乐读书屋”中的阅读材料合计32课,除了3课古诗(共9首)外,加上选读单元中的8篇文章,全书共计37篇文章。教科书编者以沙里淘金的精神,翻阅了大批读物和资料,对每一篇入选的文章都进行了字斟句酌的审阅,必要时进行改写和加工,力求使每篇文章都达到文质兼美,使全册教科书阅读部分的文章呈现出全新的风貌。本册教科书选文有以下特点:
1紧密围绕单元主题,充分发挥语文的教育功能。本册教科书是学生由第一学段向第二学段过渡的教科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单元主题的内涵和外延都较第一学段有所深化和延展。教科书在选文时尽力突出单元主题的人文教育内涵,力求从各个侧面比较全面地反映单元主题,以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并通过阅读接受教育,受到启迪。
2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公民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语文学科所应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本册教科书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教科书第三单元主题即为“爱国志士”,编排了丰富的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和爱国诗篇,反映了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第四单元编排了描写祖国美丽风光的课文和诗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在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同时,培植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3体现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培养学生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良好品质(如第四、第五、第八单元的文章集中反映了以上主题)。
4注重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渗透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如通过阅读第二、第六单元的文章,使学生知道一些动物生活的有趣常识,了解一些科学发明的渊源、过程和重大意义,从而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5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注重文章的趣味性,使学生爱读爱看,培养阅读的兴趣。全书除“爱国志士”单元因主题的性质决定了内容比较庄严凝重外,其他各个单元及选读单元的文章都是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而且内容生动有趣。许多文章直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如《难
的八个字》《绝交》《讲信用》及第一、第八单元、选读单元的文章。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学生读起来有自然而然的亲近感,拉近了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理解,阅读的兴趣自然与日俱增。
6注重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使学生享受营养丰富的语文盛宴,畅游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选文包括现代诗歌、古诗、故事、儿童诗、散文、说明性文章等多种体裁,这些文章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陶冶其性情,培养其阅读兴趣,使学生受到思想和情感上的启迪,从而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7精编细选全新篇目,打造语文教科书的新风貌。全书40余篇文章中,除保留了一部分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优秀经典篇目以外,其他版本教科书没有选过的新篇目约占1/3以上。这些篇目经过编者的仔细推敲,字斟句酌,精细加工,保证了选文行文流畅,语言规范,描述生动,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提升了整册教科书的文化和审美的品位。
二、阅读板块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
阅读板块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是: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一)主体课文后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
主体课文作为落实教学目标、反映单元主题、进行人文教育的主要材料,文后的学习活动一般包括:读说想练活动、识字活动、写字活动、自选词语等。读说想练活动一般着眼于三方面进行设计:一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活动。这一活动着眼于文章整体,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精髓,进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阅读理解。二是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由课内向课外延展的活动。这类活动着眼于以课内带课外,架起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培养和锻炼其观察、搜集、合作、独立思考、表达等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文章主题的认识,受到情感和思想教育。三是语文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活动。这类活动以课文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为本,呈现一些典型的语言文字现象和规律,以落实语文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
识字活动与写字活动是对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识字写字任务的分解落实。“自选词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词语,养成自觉积累语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快乐读书屋”文前阅读提示的设计
“快乐读书屋”是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的独立或半独立的阅读园地,是对主体课文的补充、丰富和拓展。其设计目的有四: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三是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四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略读能力。为了达到这四个目标,“快乐读书屋”文前提示语的设计因文而异,或切中文意,或激发兴趣,或设置悬念,或引领方向,或引向课外。文前提示言简意赅,起到辅助及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体验的作用。
三、“能说会写”板块语文活动的设计
本册教科书“能说会写”板块延续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和写话体系,共编有8次独立的口语交际和8次习作。
(一)口语交际活动
本册“口语交际”的设计依然着眼于情境、互动、应用和生活化等原则,在话题和交际活动的设计上表现出以下特点:
1.话题和活动内容紧扣单元主题,体现主题单元的学习中听说读写的并驾齐驱,强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突出了口语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2.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选择和设计话题
活动,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有趣,乐于参与并有话可说,畅所欲言。
3.注重创设和提供交际情境,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有感而发,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
4.在注重口语训练的同时,提高交际中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并学会倾听和评价。
(二)习作活动
因为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初次接触成形的习作,所以,本册教科书本着放缓坡度、降低难度的原则设计习作,集中表现了以下特点:
1.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设计习作要求,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胸中有内容可写,笔下有话可说。
2.注重激发学生文字表达的创造性。本册教科书习作的设计大部分为半命题或自命题形式,习作要求宽松,留给学生较大的选材、想象和发挥空间。
3.重视习作的情感和思想教育意义,引导学生通过习作表达出真实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重视培养学生对他人习作的欣赏与评价能力及自改互改习作的能力。
四、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设计
本册教科书延续第一学段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方式,在各个主题单元后均设有“语文七色光”,作为语文综合学习活动的独立园地。“语文七色光”在内容上围绕单元主题,在形式上设计为不同的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突出了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课内外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裨益。
相关分类
教科版语文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