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版语文《李寄除妖》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李寄除妖》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03-16 00:11:43  浏览次数:474次  栏目:教科版语文
标签:教科版语文课件,教科版语文教案, 《李寄除妖》教材说明、教学建议,http://www.qpx6.com

  
  1李寄除妖
  教材说明
  〔解题〕
  《李寄除妖》,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就题目来说,交代了谁、在做什么。那么李寄为什么除妖,在什么地方除妖,除的是什么妖,是怎样把妖除掉的,这些问题都是看了文题后,应当想到的。
  可见,《李寄除妖》题目醒目、通俗,又发人深思。
  〔结构分析〕
  《李寄除妖》是记叙李寄除掉一条大蛇这件事,是按“总———分———总”的思路安排组织材料的。课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总写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和结果。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分写故事发生的原因:一是大蛇伤人,巫婆造谣;二是县官听信巫婆谣言,使9名童女被蛇吃掉。
  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第六自然段),详写李寄除妖的过程:李寄自告奋勇去除蛇妖,亲人、乡亲为李寄送行,李寄凭智勇斩了蛇妖。
  第四部分(第七自然段),总写李寄除蛇妖的意义:这一带再也听不到蛇妖作怪的事了。
  〔语意理解〕
  《李寄除妖》,记的是故事,着重写的是人物———一个12岁的女孩儿为民除害。
  “有一年,福建的一座山的山洞里有一条大蛇,经常出洞伤人,吃人。”巫婆说“大蛇已经成了精,每年要给他送一个童女”才能免灾。昏庸的“县官听信巫婆的话”,“前后送去9个女孩儿,都被大蛇活活吞掉”了。这个背景,一方面,反映了当时迷信成风,官员昏庸无能;另一方面,表明李寄除妖关系到对迷信的戳穿,对官员的鞭挞,更关系到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
  李寄在官员传话“再找不到,就要抓人”的危难时刻,自告奋勇去除掉蛇妖。这充分表现了她的勇敢无畏,并有着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可贵品质。
  李寄在除妖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她“不伤心,也不害怕”,她挎着“好剑”,带着几条“抓蛇的狗”,“又用蜜糖掺上毒药做了许多面饼……”表明她除蛇准备充分,并且有良好办法。她在大蛇出洞的时候,抓住机会,放狗去咬,“又抡起利剑,对准蛇头猛砍”,直到大蛇一动不动。这更表明她沉着、机智,有勇有谋。
  〔写作特点〕
  《李寄除妖》,在写作上有两点比较突出。
  1.首尾照应。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既简洁、通俗,又互相照应。如课文开头只用一句话,写出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宋朝时期,地点是福建一带,人物是12岁女孩儿李寄,事件是斩蛇。那么“斩蛇”的结果怎样,有什么影响?课文的结尾也只用一句话,道出了“斩蛇”的结果、影响是“这一带再也听不到蛇妖作怪的事了”。这样的首尾照应,能吸引读者愿意读下去,也表明李寄除妖确实是为民除害。
  2.详略得当。课文略写了李寄除妖前的9年、巫婆造谣、县官轻信及9个女孩被蛇妖吞掉的惨剧;详写了李寄的自告奋勇、充分准备和斩蛇妖的过程。这样,既节省笔墨,又突出重点。
  

,《李寄除妖》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李寄除妖》教材说明、教学建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