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版语文《敕勒歌》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

《敕勒歌》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

03-16 00:12:56  浏览次数:678次  栏目:教科版语文
标签:教科版语文课件,教科版语文教案, 《敕勒歌》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http://www.qpx6.com

  
  敕勒歌
  教材说明
  〔解题〕
  敕勒歌为我国南北朝时期敕勒民族的一首民歌,歌词本是鲜卑语,北齐时译为汉语。歌词描绘了一幅一望无际的壮阔草原图。
  〔结构分析〕
  本诗为北朝民歌,歌行体、句式长短不一,共有三句。
  第一句:交代敕勒川的位置——阴山脚下。
  第二句:写敕勒川无比壮阔的景象。
  第三句:写敕勒川充满生机的景象和牧民们的生活。
  〔语意理解〕
  “敕勒川,阴山下。”
  美丽富饶的敕勒川大草原,就在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地区,东西走向,长约1200千米。阴山把草原衬托得更加雄浑、开阔。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空像一个大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穹庐”指毡布做的圆顶帐篷,俗称“蒙古包”。这里,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描绘出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草原景象。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蓝蓝的天空无边无际,草原上绿草没有尽头。风儿吹过草儿低,远处出现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出现在读者眼前。“苍苍”为深青色,“茫茫”指辽阔无边的样子,“见”通“现”,呈现,露出。
  〔写作特点〕
  1.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这是一首歌唱家乡、歌唱草原的牧歌,全歌苍劲豪莽,抑扬畅达,充分体现了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
  2.特点突出,概括力强,感情淳厚。
  本文为以草原和牧民生活为题裁的民歌,所以一下子就抓住了草原和牧民生活的特点,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北方民族英雄豪迈的气概也跃然纸上。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并背诵三首古诗。
  2.认识“径、斜、枫”等10个生字。会写“斜、枫”等12个字。
  〔教学难、重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字卡等。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初读感知诗味。
  ①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②教师范读或者听朗读录音,在读中注意纠正生字的读音。
  ③小组或者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读古诗,检查是否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④自由练习读,注意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诗的味道来。(重点是读好停顿)
  (2)自主理解诗意。
  请学生根据课文的注释、插图,运用自己学习古诗的经验和方法,自己猜一猜、想一想古诗的意思,不求精细理解,但求整体把握,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在学生自主理解诗意的过程中,教师既是耐心的倾听者,又是热情的鼓励者,同时还是灵活的引导者。要把自己当成学生的学习伙伴,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3)诵读感悟诗境。
  ①反复朗读,读中想象。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尽情地朗读,或低吟慢诵,或高声吟唱,或默读静想;教师或听学生吟诵,或范读表演,或与学生齐诵,共同营造出诵读的氛围。在读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

www.qpx6.com

幅幅画面,走入诗的意境之中。
  ②尊重个性,畅谈感受。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畅谈、分享读诗的心得体会。
  ③自选角色,深化体验。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诗人,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吟诵自己的诗作;或者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现场诗人采访;也可以把自己当成一名鉴赏家,谈自己读诗的新发现;还可以现场作画,用画笔再现诗的意境……教师要注意协助学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道具,或几首古典音乐,或一把扇子,或一些彩笔宣纸,或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并注意转换自己的角色,或主持人,或鉴赏家,或播音员,或评价者。在构建的场景中,灵活调控,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获得更加深切的体验。
  2.积累内化
  背诵古诗,把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抄写在名言佳句本上。
  3.迁移练习
  设计一些创造性的古诗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
  (1)诗配画。
  (2)诗配乐。
  (3)诗与书法,用硬笔或毛笔书写诗句。
  (4)改写古诗。
  4.实践活动
  (1)在家长的帮助下查找有关诗人生平的资料。
  (2)另选取几篇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资料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的孙子。26岁中进士,因秉性刚直,被人排挤,辗转江淮间做了十年幕僚。36岁为京官,后又出为黄州、池州等地刺史。再次入京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卒年50岁。为人刚直有奇节,志在经世,外甥裴延翰为他编辑《樊川文集》二十卷,诗文合为450首。
  杜牧生于晚唐多事之秋,他的最高理想是恢复大唐帝国的繁荣与昌盛,因此,他很注意研究财赋兵甲等国家大政。他的古诗多反映其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然而,他又十分清楚,唐帝国大势已去,谁也无力回天,所以在生活上又有放任自达、不拘小节的一面。
  杜牧的家庭出身、生活阅历和性情特点,决定了他思想敏锐,情怀旷达,诗风清新俊逸。与李商隐相比,他们虽然都十分注重学习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严谨而富于变化的诗律,但杜牧在咏史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他尤其擅长用七言绝句来指点江山、直抒胸臆,字里行间锋芒毕露而又诗意深浓。如他的咏史诗常借历史题材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政治的得失,别有一种深刻的批判力。如《过华清宫三绝句》。他的咏史诗中,有一类通过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间接表达了他建功立业的宏愿和报国热忱,如《题木兰庙》。杜牧的咏史诗善于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形象生动的渲染,往往有深沉的感染力,如被沈德潜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泊秦淮》。
  杜牧在七绝的写作上有着独特的成就,除咏史之外,抒情写景,无不才气俊爽、思致活泼。如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江南春》《清明》《寄扬州韩绰判官》等。
  〔杜牧与李商隐〕清人刘熙载说:“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艺概•诗概》)。此论准确道出了李商隐和杜牧二人诗风的各自特点。小“李杜”的诗作,犹如双峰并峙,矗立在晚唐诗坛上,两位诗人各有一首意境颇为相同的名作,在晚唐这一时代的大背景上,有着英雄所见略同、异曲同工之妙。且看:
  李商隐的《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夕阳无限好”,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黄昏呵,人们似乎能够感觉到那习习的清风,那满天燃烧着的晚霞;“霜叶红于二月花”,多么亮丽绚烂的

www.qpx6.com

象,人们似乎看到,经霜的枫叶在秋日阳光映照下,红于春花。当读者沉浸在李商隐和杜牧创造出来的美好意境之中,惊叹于两位诗国高手对大自然的极其敏锐的感悟力和表现力的时候,不知是否想到,黄昏是黑夜的序曲,而霜叶则是枯枝的前奏。李商隐和杜牧对在黄昏和霜叶的礼赞中透出的依依之情,不正是他们以其特有的敏感,对行将灭亡的大唐帝国所献上的最后的颂歌吗?
  〔净慈寺〕杭州西湖南的一座寺院,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两大著名佛寺。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官至秘书监。主张抗击金人,收复失地。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今存诗作4200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著有《诚斋集》。
  〔敕勒歌〕北朝民歌,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鲜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敕勒歌》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

《《敕勒歌》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古诗赏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