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版语文《沙漠奇观》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沙漠奇观》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03-16 00:13:01  浏览次数:241次  栏目:教科版语文
标签:教科版语文课件,教科版语文教案, 《沙漠奇观》教材说明、教学建议,http://www.qpx6.com

  
  沙漠奇观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是一篇以科学说明为主的游记见闻作品,作者苏敬厚。所记叙的环境是我们难以见到的大沙漠,所涉及的科学道理也是学生尚未接触的物理知识,但叙述形象,场面宏大,景观奇特,是一篇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科学说明文。
  〔结构分析〕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领,概括介绍夏天的沙漠有许多自然奇观。其他6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几种沙漠奇观,根据内容可再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中午我们进行了一次无火之炊。
  第二层(第3~4自然段),写吃完午饭后我们见到了奇幻的“海市蜃楼”。
  第三层(第5自然段),写下午两点,沙漠出现了奇特的旋风和沙柱。
  第四层(第6~7自然段),写傍晚我们听到了神奇的“沙漠之歌”。
  由以上分析可见本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二部分又采用了并列的结构方式。
  〔语意理解〕
  “刨开沙层,薄饼简直就像刚从烤炉里取出的一样……”
  这就是无火之炊,表现沙漠中午炎热的气候特征,紧扣住第一段“天气变化无常,形成了许多自然奇观。”
  “有个同志揭穿了这个秘密,说这就是沙漠戈壁里常见的海市蜃楼,这是因为地面温度高,空气稀薄而形成的一种光线折射,把远处绿洲的风光景色折射到沙漠戈壁上了。”
  这段话先点明这种现象就是“海市蜃楼”,然后用浅显的语言解释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沙柱,它们在旋转,在移动,在神秘莫测地变化。有的近看似钢柱,远看如烟囱在冒着烟,一会儿,什么都没有了,却出现了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几乎挤满了整个空间。”
  这段话形象地描绘出千奇百怪的沙柱,以时间的移动为线索,写出沙柱的变化过程和变化的神秘莫测。这一段文字综合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惟妙惟肖的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原来,所谓‘恶鬼’吵闹,就是沙漠的这种‘歌声’。这是极为干燥的沙粒冲撞摩擦而产生的沙鸣现象。”
  这段话先说明“恶鬼”吵闹实际上是“沙鸣现象”,然后简洁地解释了“沙鸣现象”产生的原因。
  〔写作特点〕
  本篇课文既是游记,又是科学小品,因此有文学性和科学性两方面的特征。
  1.文学性。本文记录了作者的亲见亲闻,无火之炊的真实性,海市蜃楼的神秘性,旋风沙柱的形象性,沙漠之歌的奇妙性,都是作者借助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等方式完成的。
  2.科学性。本文用形象的方式描绘了沙漠的种种奇观并说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使读者既了解了一些自然科学现象,又有美的享受。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了解沙漠中的自然奇观,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沙漠奇观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沙漠图片。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1.抓住文眼,激发兴趣。
  (1)板书“奇观”,什么是奇观?
  (2)走进“快乐读书屋”,茫茫大沙漠里许多有趣的奇观,等着我们去体验。
  2.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自由读

www.qpx6.com

文,想一想,沙漠中有哪些自然奇观?
  3.抓住重点,理解感悟。
  (1)默读,画出沙漠中的自然奇观及形成原因。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奇观名称现象形成原因
  海市蜃楼
  沙柱
  沙鸣
  (3)结合表格学习第4~7自然段,了解海市蜃楼、沙柱、沙鸣现象与产生的原因。
  (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合作、与他人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4.落实识字,巩固阅读。
  (1)看识字条,与同桌做“点名游戏”。教师抽查,点读字卡。
  (2)再读课文,注意生字。
  5.拓展延伸,鼓励探究。
  (1)你还了解哪些有关沙漠的知识?
  (2)鼓励课后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沙漠。
  资料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阿拉善盟,面积达4.92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二大沙漠。沙漠内分布着不计其数的新月形、金字塔形沙丘和各种形态复杂的沙山,高度一般在200米左右,最高为500米以上。鸣沙分布非常广泛,走进沙漠,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如飞机掠过天空而发出的轰鸣声,有时因风而唱,有时无风自鸣,音调悦耳动听。
  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沙漠奇观》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沙漠奇观》教材说明、教学建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