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版语文《死也不倒下》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吉鸿昌资料

《死也不倒下》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吉鸿昌资料

03-16 00:13:54  浏览次数:593次  栏目:教科版语文
标签:教科版语文课件,教科版语文教案, 《死也不倒下》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吉鸿昌资料,http://www.qpx6.com

  
  死也不倒下
  教材说明
  〔解题〕
  “死也不倒下”,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的英雄形象;“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吉鸿昌临刑前的最终遗言。本课就讲述了抗日英雄吉鸿昌的故事。吉鸿昌是中共党员,抗日的著名将领,他骁勇善战,人称“吉大胆”。1933年11月24日被蒋介石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
  〔结构分析〕
  课文讲述了吉鸿昌被捕和遇难的经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吉鸿昌因坚决抗日而被捕。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吉鸿昌在狱中仍坚持宣传抗日。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至结尾),写吉鸿昌英勇就义的过程。
  〔语意理解〕
  “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这段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吉鸿昌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也表现出他抗日的坚定决心和对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求荣的蔑视和憎恨。
  “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这句话极生动地表现了吉鸿昌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坚决抗日的信念与决心。
  “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那特务发抖地说”。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颤抖地举起了枪。”
  这些对何应钦和特务们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从侧面反衬出吉鸿昌大义凛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为抗日而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我为抗日而死,死得正大光明,不能在背后开枪。”
  吉鸿昌为了正义的事业死得正气凛然,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就这样永远铭刻于人们的心中。
  〔写作特点〕
  本课主要的写作特点是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形式刻画人物形象。正面描写注重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神态表情等的描写,侧面描写主要是通过对何应钦和特务们的描写,来反衬英雄形象。二者结合,使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吉鸿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3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铜像设计说明。
  〔教学准备〕
  字卡,吉鸿昌《就义诗》四字词语做成投影或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阅读建议〕
  1.填空导入,激发情感。
  (1)完成词语填空练习。
  宁死()()视死()()
  死而()()死得()()
  (2)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
  (3)齐读,说说读后的整体感受。
  (4)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读书交流,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上,三言两语都行。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如有遗漏或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加以补充。
  3.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1)通过轻声读、放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点拨,把课文读通读顺

www.qpx6.com

出感情。
  (2)朗读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以地为纸书写的《就义诗》,加深感悟。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吉鸿昌
  4.设计铜像,倾注情感。
  假如现在要为革命烈士吉鸿昌设计一座纪念铜像,你认为铜像人物造型和基座上的文字怎样设计好,说一说你的想法。
  5.拓展延伸,陶冶情感。
  (1)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相关的文章。
  (2)到图书馆或在家长帮助下上网查阅吉鸿昌的有关资料。
  资料
  〔吉鸿昌(1895.10.18~1934.11.24)〕?抗日名将。原名恒立,字世五。河南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团长。骁勇善战,人称“吉大胆”。1926年任第36旅旅长,10月,率部参加北伐战争,由兰州兼程东进,参与解西安之围。1927年任第19师师长,5月出潼关占河南洛阳,在黄沙峪率师夜渡黄河,击退奉军,连克新乡、安阳数城。1928年任第30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1929年任第10军军长兼宁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5月参加蒋冯阎战争,任冯军第3路总指挥。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旋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不愿替蒋打内战,态度消极。翌年称病去上海就医,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接触,随后曾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果。8月被蒋解职,强令出国“考察”。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1932年回国寓居天津,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8月到湖北麻城宋埠策动旧部第30师起义失败,潜回平津地区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按党的指示潜赴泰山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随即变卖家产,购买枪械,联络旧部,于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旋任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连克康保、宝昌(今并入内蒙古太仆寺旗、正镶白旗、正蓝旗)、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蒋介石反诬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9月,吉鸿昌与方振武率部退至河北顺义、昌平(今均属北京)一带,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引渡到北平军分会。经蒋介石下令,24日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
  〔吉鸿昌英勇就义〕?1933年11月9日,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国民党特务刺伤后逮捕。14日,“引渡”给国民党政府,关进天津陆军监狱。22日,秘密押解至北平军分会军法处。当晚对吉进行审讯,吉慷慨陈词,历数蒋介石的卖国罪行,并将上衣解开,袒露出察北抗日作战中所负的累累伤痕。24日,蒋介石密电北平军分会将吉鸿昌“就地枪决”。他给妻子胡红霞留下遗书:“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孝敬,您不必回家可也。”
  ,《死也不倒下》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吉鸿昌资料

《《死也不倒下》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及吉鸿昌资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