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语文教学教科版语文《古诗三首》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古诗三首》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03-16 00:15:51  浏览次数:392次  栏目:教科版语文
标签:教科版语文课件,教科版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教材说明、教学建议,http://www.qpx6.com

  
  6古诗三首
  【出塞】
  〔解题〕
  在盛唐时期有这样一位诗人,他通过边塞诗吟咏出征人守边的战斗豪情和对和平生活的祈望;他以诗言志,慷慨激越;他善于捕捉典型情景,熔铸成精练的词句,所写七绝,首首珠玑,故有“七绝圣手”之誉。他就是王昌龄。他用心吟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乐府旧题诗《出塞》被誉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结构分析〕
  本诗为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边关,既引起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将士保家卫国战争的回顾,又是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历史见证。
  第二层(后两句),借用汉代李广将军的典故,既表达了戍边将士捍卫国家领土、不惜为国捐躯的决心和意志,又表达了将士们祈盼像李广将军一样的英雄人物再现,以“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迫切心情。
  〔语意理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前人评价此诗“发兴高远”,实在是最恰当不过了。表面看,首句同样使用了“明月”与“关”两个有关边塞的乐府诗中最常用的意象,似乎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但作者却在两个意象之前分别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这样从百年以前,万里以外着笔,形成一种雄深苍茫的独特意境。并且本句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秦”与“汉”,“明月”与“关”互相关照,更加深了诗的含义。这样一来,“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自秦汉以来,世世代代戍边将士共同的壮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诗: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与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啊仍未归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是“只要”的意思。“龙城飞将”指汉代“飞将军”李广。《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曾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胡马”指敌方的军马,“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我国的天然屏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就决不会让敌人的军队越过阴山。在这里,一方面戍边将士们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其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另一方面,这也是呼唤英雄的一种愿望和呐喊,结合第一句的“秦”与“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里表达的不只是汉代、唐代人们的愿望,而是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愿望。
  〔写作特点〕
  1.发兴高远。这一首七言绝句只有28个字,但由于发兴高远,使全诗气势雄壮,情感真挚,主题深刻。作者用“秦”、“汉”两个时间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御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历史自然联系起来。
  2.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典故抒情相结合。本诗既有对“明月边关”的描绘,也有对“征人未还”的叙述,又有对李广将军典故的运用,多种手法综合运用,使全诗气势更雄浑,情感更丰富,主题更深刻。
  【示儿】
  〔解题〕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

www.qpx6.com

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著、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结构分析〕
  本诗为七言绝句,共四句,可分两层。
  第一层(前两句):写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第二层(后两句):写诗人告诉孩子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你们举行家祭时,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语意理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以无牵无挂了。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写作特点〕
  1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感天动地。
  2沉郁悲壮,内蕴丰富。
  【马上作】
  〔解题〕
  本诗是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的诗作。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今蓬莱)人。出身将门。嘉靖三十四年(1555)开始,在浙江抵抗倭寇。他招募的“戚家军”,成为抗击倭寇的主力,在抗寇战争中连告大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后辞官罢归,病死于家。戚继光堪称军事家,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独特创见。
  本诗为戚继光为数不多的诗作之一。它以浅显的笔调,描绘了自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一个将帅对国家的忠诚和报国之志。“马上作”即骑在马上吟出的诗作。
  〔结构分析〕
  本诗为七言律诗,一共4句,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前两句),写为了报效国家而南征北战。
  第二层(后两句),写“我”的戎马生活状态。
  〔语意理解〕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终年骑着马南奔北跑、征战疆场是为了报答君王的恩泽。南方江边的花朵,北方边地的草木,都为我有这样的人生而欣喜,为我肩负这样光荣的使命而艳羡。
  情,是恩泽的意思。主,是君王,即帝王。中国封建社会讲究臣民对帝王的忠诚。第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忠贞,为了报答帝王之恩泽而南北征战。封建社会帝王就是国家的象征,所以征战南北也就是为了报效国家。第二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肩负神圣使命而感到无限自豪。“江花边草”与“我”相比,应自愧黯然失色,平庸无为,而为“我”的征战生涯艳羡不已。诗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做为一个军人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对肩负保卫国家神圣使命的无比自豪。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年四季,我都是在行军、作战中度过的。
  这两句诗描述了作者“南北驱驰”的戎马生活状态。一年三百六十日,并非指

www.qpx6.com

切的天数,而是一种虚指,说明“我”一年四季都在过着行军、作战的生活。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个军人的豪迈气慨,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英武雄健的将军,横戈马上,行军作战,尽显英雄本色。
  〔写作特点〕
  1.语言浅显平易,好读易懂。
  2.情感慷慨豪迈,表达了一个军人为国尽忠的自豪和献身戎马生涯的英雄本色。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3.认识双线格内的7个字,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字。
  〔教学难、重点〕
  1.读懂诗的意思,能背诵这三首古诗。
  2.诵读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这三首诗的资料。
  2.挂图或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3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引入新课,介绍作者。
  ①板书并揭题,说说你知道的王昌龄、陆游的诗歌有几首?你了解他们吗?你知道戚继光吗?
  ②介绍王昌龄、陆游、戚继光,说说这些了解是从哪儿得到的?

[1] [2]  下一页

,《古诗三首》教材说明、教学建议
《《古诗三首》教材说明、教学建议》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