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起跑线幼教网学习网小学科学教学小学科学课堂实录《平衡》课堂实录

《平衡》课堂实录

03-16 18:12:12  浏览次数:691次  栏目:小学科学课堂实录
标签:小学科学教学案例,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 《平衡》课堂实录,http://www.qpx6.com

  
  一、认识实验材料,了解“平衡”
  师:今天自然课我们要做实验。我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实验材料。平衡尺,就是挂的这个。老师到街上买了一把尺子,不过我把它改造了一下,给它挂了一些钩。在尺子的正中间有一条橘红色的线,线的左边有1、2、3、4、5五个钩,线的右边也有1、2、3、4、5五个钩,每个钩的上面都有一个号,1号钩、2号钩……左边的1号钩和右边的1号钩到橘红色线的距离是一样的,左边的5号钩和右边的5号钩到橘红色线的距离也是……
  生(齐):一样的。
  师:这就是平衡尺。第二是钩码,它在盒子里,每个同学拿一个出来。
  (学生取钩码)
  师:找到钩了吗?
  生(齐):找到了。
  师:还有个小秘密,大家翻过来看。还有一个钩,这样几个钩码就可以串在一起了。最后是铁架台。今天用它来挂平衡尺,以后你们到实验室会发现铁架台还有其他用途。
  评:这段教学是“告诉的”,并不要求学生观察发现,也没有“先讲一通”,诸如“看谁最听话”、“谁做得最好,给谁一朵小红花”之类。
  师:(一边演示)如果我在平衡尺的右边第三个钩上挂一个钩码,猜猜会怎样?
  生:挂钩码的那一边会沉下去。
  师:那我放手了。真的沉下去了。你们有什么想法?如果要让平衡尺平衡了,你准备怎么做?
  生:再拿一个钩码挂在另一边的3号钩上。
  师:你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演示)
  师:我先用手扶着平衡尺。猜猜我放手后平衡尺会不会平衡?
  (全班大多数同学举手)
  生:会平衡起来。
  师:我马上放手。如果平衡尺平衡了,那大家给她一点掌声好吗?
  (教师放手,平衡尺平衡。学生鼓掌)
  师:我把这种平衡的挂法画下来。
  评:这段活动的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实验要求,通常教学中都是由教师讲,刘老师选择“讲”以外的办法,不仅教了方法,明确了要求,还在教学生遇事动脑筋,并且让他们高兴。
  二、学生实验,收集事实
  师:让平衡尺平衡的办法很多,等会儿你们四人小组找一找平衡尺有多少平衡的办法,每找到一种平衡就在图上画下来。开始做吧。
  (学生活动,找让平衡尺平衡的办法。活动时间约12分钟。)
  师:我看到同学们找到了许多让平衡尺平衡的办法。想不想把你们找到的让平衡尺平衡的办法向其他同学展示一下?每组我都会发一张图,还有一个宝贝,在信封里,是用粘胶做的钩码。你们可以把自己准备向大家展示的办法,不用画,直接用粘胶贴上去。会吗?
  生:会。
  师:现在你们商量一下,准备展示哪种办法?
  评:这项活动有两种作用,一是学生做实验时都是忙着做出更多的平衡,现在让学生“商量”,是让他们了解自己做了哪些平衡。二是挑选出一种平衡参加交流。以往这样说:“选一种你们觉得最有意思的平衡”,结果学生都选不对称平衡,这次换成这样说。
  (学生活动,挑选一种让平衡尺平衡办法,并用粘胶贴在图上。教师将学生选好让平衡尺平衡办法的图例展示出来)
  三、整理和研究事实材料
  师:让平衡尺平衡的办法出来了。这些都比开始挂的那样的办法(如图1)要复杂得多。请大家观察一下,在这些平衡的办法中有没有完全一样的挂法。
  生:(上台指出图2、图3、图5、图6、图13)这些挂法一样。
  生:(上台指出图11、图8)一样。它们一种(钩码)是横的,一种(钩码)是竖的。
  师:我明白你说的意思了。
  生:(图11、图8)有点相像。
  师:我把相像的放在一起。
  (教师将图2、图3、图5、图6、图8、图11、图13放在一起)
  师:(教师指图2、图3、图5、图6、图13)这几个差不多,(指图8、图11)这2个差不多。我这里还有几个图,有些同学也用了这几种办法,现在我把它们也贴上去。
  师:在另一堆里,还能不能找到与这九个差不多的挂法。
  生:有一个。
  评:学生发现对称平衡的顺序依次是2、3、5、6、13、11、8,经老师提示才发现10,表明学生对对称平衡的认识又发展了一步。这就是二年级学生认识平衡的心理特点。
  师:那我把这个图也挪过来。刘老师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动脑筋想想。这一堆让平衡尺平衡的办法与这边一堆让平衡尺平衡的办法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评:这句话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思考余地。
  (一段时间的沉默)
  生:那边都是对称的,这边是不对称的。
  师:我有点糊涂,对称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边有三个(钩码),那边也有三个(钩码)。
  师:你上来说。(对其他同学说)我不知道你们明白没有,我还不明白。
  生:(指着图14)对称的意思就是这边有2个(钩码),那边也有2个(钩码);这边有1个(钩码),那边也有1个(钩码)。
  师:我有点明白了。
  生:对称的意思就是两边一样多。
  师:什么一样多?
  生:重量一样。比如说(指图5)左边是三个(钩码),右边也是三个(钩码)。
  师:平衡尺这样就会平衡,是吗?如果左边挂一个(钩码),右边也挂一个(钩码),平衡尺会不会平衡呢?我们试一下。
  (演示:在平衡尺的左边5号钩挂1个钩码,左边3号钩挂1个钩码)
  师:这样会平衡吗?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评:从沉默到活跃,从说不清楚到说清楚,教师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我有点糊涂”、“我有点明白了”。正是教师“糊涂”学生才明白了,气氛活跃起来。再次说明要寻找除讲以外的指导方法。有时明知道旧的教学习惯不好,硬是憋不住要讲,过得这边一关,就会柳暗花明进入佳境。
  生:不会。那个钩码应该换个位置。(学生上台演示:将3号钩上的钩码取下并挂到5号钩上)要把钩码放在两边一样的位置。
  师:那么,两边的钩码除了挂的一样多外,还要……
  生:还要把钩码放在同样的地方。
  师:我明白了,两边的钩码挂的一样多外,钩码挂的位置还要……
  生:一样。
  师:随便说一个。(图8)左边1、2、3有三个钩码,右边也是三个;左边是挂在1号钩、3号钩、5号钩,右边呢?
  生:1号钩、3号钩、5号钩。
  评:这段教学也是很讲究方式的。
  师:这下我明白了。刚才是谁说的对称呀?(对着那个学生说)我明白了,你说的对称就是左右两边的钩码挂的一样多,位置还要相同。
  (以下研究不对称平衡)
  师:(指图4、7、9、12)这边好像与那边不一样,两边挂的不一样多,挂的位置也不一样。你们试过没有,这样挂是不是平衡?
  众生自由地说:试过了,是平衡的。
  师:想不想说说这样的平衡?(见学生不语)有点难是不是?
  生:(指图4)这边只有一个(钩码),那边有两个(钩码);这边(钩码)是放在“5”的位置,那边不是“5”的位置,这些不一样。
  师:平衡吗?
  生:平衡的。
  师:这样的平衡是很难,我都没想到会有这种平衡。刚才同学们挂出来的时候,我吓了一跳。
  生:(指图4)因为那边是“5”号,这边是“4”号和“1”号,一加四等于五。
  师:做加法呀,我们什么时候改上数学课啦?(这句话不如改成向大家介绍用数学研究平衡)(指图4左边)一加四等于五,(指图4右边)这边也是“5”,哦,有点道理呢。其他的能做加法吗?加加试试。
  (师生一起算图7。左边1+2+3+4=10;右边两个5,也是10。)
  生甲:(指图12)这边2个5是10,再加上3是13;那边4+3=7,7+5=13。
  (学生注意到有误差,反应强烈)
  师:加法有问题?12和13不一样。是加法算错了,还是挂得有问题,我们待会儿再说。
  生:(指图12)那边全是1,有5个;另一边是一个5。5等于5,所以两边是一样的,平衡的。
  师:三个图我们做加法都做出来了。(指图12)我们把这个试一试。
  (按图12所示重新将钩码挂上。挂完后学生发现不平衡)
  生:还差一个。
  师:差一个就补一个。我这里有一个钩码,补在什么地方?(指生甲)看来不是你算错了,而是挂错了。你想通了没有?谁想通了?来补。
  (有三位学生上台来试着挂,不少学生在台下指挥。终于使平衡尺平衡)
  评: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是经常发生的,如何体现教学的教育性,如何结合具体的活动渗透认真细致、科学态度的教育,值得研究。教育应该是正面积极,不批评把实验结果记录错了的学生是正确的,但是怎样让大家从中受到教育呢?教师安慰了学生甲,但甲的确是算错了。所以,不如表扬大家,“大家连记录不正确都发现了,真不简单。”

[1] [2]  下一页

,《平衡》课堂实录
《《平衡》课堂实录》相关文章